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蔽油气藏勘探已成为含油气盆地勘探的主要领域,岩性油气藏作为隐蔽油气藏的主要类型,经过这些年的勘探实践,其理论和方法日趋成熟。围绕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在勘探理论指导下,不同盆地有着其独特的方法。二连盆地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效,在勘探实践中也在探索逐步形成一套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思路和方法。二连盆地是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由53个中小规模的断陷型凹陷组成,各凹陷独立分割,具有相似的构造发育史,却有着独立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是相对独立的烃类生成、运移、聚集单元,而且二连盆地的众多断陷为多期次的走滑拉分活动的结果,这必然导致不同层系具有不同的断陷结构形态,必然引起断陷湖盆沉积的不断扩大、湖盆沉积中心的迁移,这为复杂岩性地层性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走滑活动必然导致现今的结构形态与古地质时期的断陷结构之间的差异,不同区块受地质背景、应力机制的不同影响,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样式。赛汉塔拉凹陷是在左旋张扭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剪切性质的裂陷型凹陷,湖盆狭长具多物源、物源近、构造复杂、构造样式多样等特点,发育多成因的储集砂体,近源扇体横向镶嵌纵向叠置;早期—中晚时期,受张扭应力作用,表现为洼槽沉积特征,晚期受压扭应力作用,凹陷中部后期沉积层发生构造反转变形现象。纵因素叠加影响构造岩性油气藏的预测。其主要表现在:构造精细研究程度低;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研究有待深入;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认识不够清晰;主要目标层的储层展布特征认识不足;潜在隐蔽性目标勘探方向不明确。
针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复杂性和构造岩性油气储层的研究难度,论文以地质和地球物理相结合,构造和岩性储层研究相结合,以层序地层学研究为重点,建立赛汉塔拉凹陷的层序地层格架,开展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和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首先在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等时格架标定基础上,对研究区重点目的层下白垩系展开了精细构造解释和变速构造成图,对构造演化、断裂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四级层序(砂组)框架内,研究地层沉积模式,建立腾格尔组、阿尔善组内部主要目的层段的典型沉积相模式,进一步对主要储集单元进行了沉积体系和沉积亚相、微相划分,指出有利目的层段的有利相带及其在平面上展布特征。认为低位体系域的湖底扇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场所,水进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沉积与构造因素结合,是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在储层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的层段砂泥岩波阻抗值范围重叠较多,利用传统的波阻抗反演已不能较好的区分岩性,并且不同层段难以采用统一标准区分岩性,采取以综合重构伽马曲线为模型,以精细的地震层位为约束,分区块、分层系开展三维的岩性反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腾二段、腾一段、阿尔善组构造、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落实了不同层段油气聚集的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在综合考虑断层、构造、沉积坡折以及沉积砂体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找出了油气富集区带。
针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复杂性和构造岩性油气储层的研究难度,论文以地质和地球物理相结合,构造和岩性储层研究相结合,以层序地层学研究为重点,建立赛汉塔拉凹陷的层序地层格架,开展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和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首先在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等时格架标定基础上,对研究区重点目的层下白垩系展开了精细构造解释和变速构造成图,对构造演化、断裂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四级层序(砂组)框架内,研究地层沉积模式,建立腾格尔组、阿尔善组内部主要目的层段的典型沉积相模式,进一步对主要储集单元进行了沉积体系和沉积亚相、微相划分,指出有利目的层段的有利相带及其在平面上展布特征。认为低位体系域的湖底扇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场所,水进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沉积与构造因素结合,是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在储层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的层段砂泥岩波阻抗值范围重叠较多,利用传统的波阻抗反演已不能较好的区分岩性,并且不同层段难以采用统一标准区分岩性,采取以综合重构伽马曲线为模型,以精细的地震层位为约束,分区块、分层系开展三维的岩性反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腾二段、腾一段、阿尔善组构造、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落实了不同层段油气聚集的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在综合考虑断层、构造、沉积坡折以及沉积砂体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找出了油气富集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