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水体污染程度加剧,严重威胁人类生活和环境。吸附法是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的去除技术,在水处理过程给予高度重视。现今,开发和研究高效的废水吸附材料是研究热点之一。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膜吸附材料的有效技术,已在水处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大部分的纳米纤维膜自身具有的不可降解性、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性和较差的机械性能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基于此,本文以生物可降解的壳聚糖(chitosan,简称CS)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简称PV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开发一种环保型纳米纤维膜吸附材料。本文利用1vol%的醋酸溶液和去离子水为溶剂来溶解CS和PVA,将两者共混研究静电纺丝参数对纺丝过程的影响,确定出最佳的制备CS/PVA纳米纤维膜的纺丝条件,并对该膜进行戊二醛蒸汽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BET测试、接触角测试、失重测试、溶胀测试以及拉伸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着重研究该纳米纤维膜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最佳的纺丝条件:施加电压为20 kV,接收距离为15 cm,注射速度为0.5mL·h-1,CS与PVA两者的混合比例为50/50;CS/PVA膜的直径分布在30300 nm之间,比表面积为25.67 m2·g-1。(2)交联改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改善了CS/PVA膜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并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机械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大拉伸强度可高达6.36 MPa。(3)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该CS/PVA膜吸附剂对甲基橙(MO)和刚果红(CR)两种染料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8.45 mg·g-1和369.01 mg·g-1,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此外,该吸附剂的再生性较好,在2个循环以内均能保持很好的吸附容量并保持85%95%的再生率。图40幅,表16个,参考文献1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