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gn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水体污染程度加剧,严重威胁人类生活和环境。吸附法是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的去除技术,在水处理过程给予高度重视。现今,开发和研究高效的废水吸附材料是研究热点之一。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膜吸附材料的有效技术,已在水处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大部分的纳米纤维膜自身具有的不可降解性、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性和较差的机械性能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基于此,本文以生物可降解的壳聚糖(chitosan,简称CS)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简称PV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开发一种环保型纳米纤维膜吸附材料。本文利用1vol%的醋酸溶液和去离子水为溶剂来溶解CS和PVA,将两者共混研究静电纺丝参数对纺丝过程的影响,确定出最佳的制备CS/PVA纳米纤维膜的纺丝条件,并对该膜进行戊二醛蒸汽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BET测试、接触角测试、失重测试、溶胀测试以及拉伸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着重研究该纳米纤维膜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最佳的纺丝条件:施加电压为20 kV,接收距离为15 cm,注射速度为0.5mL·h-1,CS与PVA两者的混合比例为50/50;CS/PVA膜的直径分布在30300 nm之间,比表面积为25.67 m2·g-1。(2)交联改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改善了CS/PVA膜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并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机械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大拉伸强度可高达6.36 MPa。(3)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该CS/PVA膜吸附剂对甲基橙(MO)和刚果红(CR)两种染料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8.45 mg·g-1和369.01 mg·g-1,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此外,该吸附剂的再生性较好,在2个循环以内均能保持很好的吸附容量并保持85%95%的再生率。图40幅,表16个,参考文献115篇
其他文献
期刊
9月20日是日本的敬老日.在此之前,日本东京一家名叫"宣传会议"的出版社,对300名60~90岁的男、女性老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用的两个主要问题为:"你想留给孙辈的话是什么""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会回应“500万人离开武汉”: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不是武汉人。隔离的是疫情,而不是真情。最近几日,我们已经看到这个认知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深入人心——全
报纸
应用型教育人才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教学能力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应用型院校不断优化教师学习模式。行动学习理论的提出有效克服了教师传统学习模式的短板,各应用型院校需在持续深
近10年来,美国关岛婴儿中沙门氏菌病发病率很高。为查明该病与饮食因素的关系,作者进行了此次病例一对照研究。病例组为78例出生在关岛,年龄不足1岁,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
采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单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西昌发射场区1974—2013年的降水周期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降水量在雨季、8和9月呈现出
太原黄耆是新近发表的物种,分布于中国陕西和山西。该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太原黄耆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太原黄耆的各轮花器官都是从远轴端向
山西面饭命名具有多维审美文化内涵:从历史角度看,山西面饭命名具有中立性、技术化倾向;从权力、民族角度看,是命名者权力意识的渗透,也是反抗权力压迫的表征;从科学、地域角
近4年来, 水稻(Oryza sativa L.)耐淹性状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水稻植株的耐淹性状主要由Submergence-1 (Sub1) 基因控制。Sub1通过调节乙烯和赤霉素介导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