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肉源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的基因分型与喹诺酮类耐药性及其基因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因素,被全世界认为是首选控制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人和动物感染Salmonella后可引起严重的胃肠炎导致食物中毒,感染严重者还能导致其死亡,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Salmonella表型特征并不稳定,因此利用表型分型所能获得的菌株之间韵相关信息并不详尽,无法鉴别生化特性、血清型相同的不同Salmonella菌株。为了能够更好地对Salmonella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更快地应对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具有高通量、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便于推广等优点的分子分型技术将成为必需的技术。本课题利用两种基因分型技术分别对广西地区市售生鲜肉源的Salmonella优势血清型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目的是寻找一种能够对食品污染的Salmonella进行快速溯源的分子技术。同时对近年来广西生鲜肉源Salmonella的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进行研究。  本课题选取实验室保存的2011-2016年从广西部分地区超市及自由市场售卖的生鲜鸡肉、鸭肉、猪肉、牛肉中分离的Salmonella两个优势血清型S.derby和S.agona之71株和21株进行基于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分析,并根据分离株的年份、地域及ERIC-PCR基因型选取13个代表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的分析。结果92株Salmonella分离株的ERIC-PCR的指纹图谱均在250bp处得到沙门菌属的特异性扩增条带;71株S.derby指纹图谱的相似系数在0.74~1.00之间,可分为6个基因型,其中Ⅰ和Ⅲ型为优势基因型,分别占了54.93%(39/71)和19.72%(14/71);21株S.agona指纹图谱的相似系数在0.68~1.00之间,可分为6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A(28.57%,6/21)和B(33.33%,7/21)为优势基因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同一市场里不同种类的肉品存在同一Salmonella的污染、同一市场里同种类的肉品存在不同的Salmonella的污染、同一市场里不同采样时间的同种类肉品存在同一Salmonella的污染等情况;MLST基因分型的研究结果表明,7株S.derby均为ST40(19-20-3-20-5-22-22)、6株S.agona均为ST13(3-3-7-4-3-3-7)。  本课题还对71株S.derby进行包括萘啶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加替沙星5种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首先,通过常规药敏纸片(K-B)法对菌株进行耐药表型的检测,然后对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之qnrA、qnrB、qnrS、aac(6)-lb-cr oqxA、oqxB、qepA共7种基因分别进行PCR检测,并对gyrA和parC基因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进行测序并分析其氨基酸位点突变情况,最后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71株受试S.derby对第一代的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之耐药性严重,耐药率为19.72%、不敏感率为43.66%;对第三代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1.83%、74.65%、70.42%),但其中介率也比较高(分别为23.94%、25.35%、25.35%);对第四代的加替沙星则最敏感(敏感率为84.51%),中介率为14.08%。有76.06%(54/71)的菌株检测到了PMQR基因,其中oqxA检出率最高(53.52%)、oqxB检出率次之(49.30%)、qnr与aac(6)-Ib-cr的检出率相近,分别为29.58%(21/71)、25.35%(18/71),qnrA与qnrB基因检出率较低,分别为4.23%(3/71)、5.63(4/71),未检测到qepA基因;携带2种PMQR基因菌株的的百分比最高,占菌株数的32.39%(23/71),有12.68%(9/71)、11.27%(8/71)的菌株分别携带3种、4种PMQR基因,oqxA和oqxB两种基因与对萘啶酸耐药的表型符合率较高,都达到了70%以上,aac(6)-lb-cr和qnrS基因的符合率都在40%左右;14株对萘啶酸耐药的菌株中,有92.86%(13/14)的菌株在gyrA或parC两个基因共检测到21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gyrA的D87N和S83I两个位点突变分别有35.71%(5/14)和21.43%(3/14),parC的主要位点突变为T57S(42.86%,6/14)和T57V(21.43%,3/14)。  本课题研究结果证明,广西地区生鲜肉源Salmonella基因型呈现多样性,表明Salmonella的污染源广泛;ERIC-PCR分型技术可用于生鲜肉污染的Salmonella之溯源;Salmonella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现象较严重,gyrA和parC基因的位点突变是Salmonella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而PMQR基因的携带也是Salmonella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2  摘 要 散打侧踹腿是武术散打技术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力量大,速度快,而且配合步法运用,变化多端,易于在不同的距离上使用,易于进攻,易于阻击,即是进攻性腿法,也是防守性腿法。是散打运动员最常用的腿法,也是最有效的腿法。因此它在比赛中非常重要。本文就此提供一些散打侧踹腿的新方法并讨论这些方法在比赛中的
鸟类的视觉系统主要分为两个平行的视觉信息加工通路:离顶盖通路(thetectofogal pathway:视网膜一视顶盖一圆核一外纹体)和离丘脑通路(the thalamofugalpathway:视网膜一丘脑主视核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1  摘 要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改革创新是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根本问题与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列举了一些国内、外改革创新体育项目的实例,略证了改革、创新的成果与作用,希望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改革创新 发展  当今世界的三大潮流(和平发展、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1  摘 要 高校进行散打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不同高校推行散打的教学,应当结合自身场馆、师资等各种实际情况来做不同的安排。应与事俱进,更加重视武德教育,做到对人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 高校 散打  散打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力量,改善学大生身体的灵活性及柔韧性,培养大学生坚定意志。因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1  摘 要 文章运用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就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对贵州省10所高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贵州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存在了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就领导不重视、教学观念落后、学生意志力薄弱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条建议,加大对武术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认知情况及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发展和推广得很好
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家禽是沙门菌的主要宿主之一,因此,加强家禽沙门菌病的防控研究,不仅能保证家禽的生产性能,而且能够从源头减少人因摄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2  摘 要 采用调查访问法及问卷调查法,对参加2012年十堰“阳光杯”足球联赛的裁判员临场执法的错漏判因素进行浅析。结果发现裁判员的体能,自信心,运用规则的能力等7个因素为主要因素。  关键词 足球裁判 判罚 错漏判  一、前言  现代足球比赛其对抗性强,激烈而富有魅力,正成为风靡全球的第一体育运动。比赛
甘薯薯块体积大,含水量多,皮薄,容易破皮擦伤、染病,发生冷冻害,在贮藏期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大量腐烂,安全贮藏应注意以下几点。 Sweet potato tuber bulky, water content,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2  摘 要 月牙镗作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只在少数民族苗、侗村寨推广。侗族月牙镗是天柱县老海村村民在春节期间走村串寨进行玩龙时进行的一种表演活动,通过对侗族月牙镗拜年习俗的研究,可以把握侗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同时,月牙镗作为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体育项目,极富民族特色,对其研究有利于黔东南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