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修行是指宗教信仰者按照所信宗教的教义、教规来坚定其思想信仰、规范其语言和行为的宗教生活,包括宗教的修行观念和修行行为两个部分。各种宗教修行者之所以愿意苛守教规、艰苦修行,往往都有他们的修行目的和动力。达到和实现理想境界是宗教修行的目的,获得所信偶像的启示、帮助等神秘体验是宗教信仰者愿意艰苦修行的直接动力。从心理、生理、伦理等多维角度分析宗教修行,会发现宗教信仰者所谓的宗教体验其实并不神秘,是人类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相关的心理学、生理学知识,为分析宗教修行做好理论铺垫。首先介绍了心理暗示的作用,指出在各种宗教的修行生活中,修行者巧妙地利用了心理暗示的作用;其次介绍了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概念,并且说明宗教修行者所谓的“神秘”体验,实质上是他们在修行的特殊状态中激起了集体潜意识而在脑海中形成的幻觉。接着介绍了生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出《周易》的“中”、“正”思想暗合了生命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征,人类的审美心理及对“黄金分割”的偏爱来源于生命基因所在的特殊环境----双螺旋,并进一步指出人类的利己心理和利他心理也是由生命基因所处的物理环境决定的。 第二章列举并分析了儒、道、佛三家的主要养生方法、修行观念及修行行为。首先分析了儒家的伦理观念、中庸思想及“养气”思想。分别论证了三方面论点:儒家伦理观念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也是形成中国人集体潜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庸思想暗合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物理特征;“养浩然之气”是巧妙利用心理暗示作用的典范。其次,分析了道教修行的守一、坐忘、辟谷及内丹修炼等几个方面,论证了道教修行是运用心理暗示作用、道教修炼过程中的“仙境”、“神通”是集体潜意识呈现的幻象等论点。再次,分析了佛教的静坐、禅定以及印度教的瑜伽修炼皆是通过一定的心理作用,使主观意识放松或消退,进而使集体潜意识显现的过程。 第三章的内容是针对宗教修行的“神通”等神秘主义进行的分析,从对信仰者最具吸引力的宗教体验入手,否定了“神”的存在,指出宗教修行者所谓“神秘”体验的实质是在修行的特殊状态中激发了集体潜意识而在脑海中形成的幻象,人类的伦理道德是构成集体潜意识的重要成分并且为集体潜意识“设置”了“密码”,人类的普遍伦理——诚、善对解开集体潜意识“密码”有重要作用,这也正是宗教修行者依靠经验和直觉而反复强调“积德行善”重要性的真正依据。根据伦理学原理、集体潜意识理论和遗传基因知识,笔者提出“其实世界上本来没有神,崇拜者多了也就成了‘神’。” 第四章再一次强调了笔者运用唯物主义原理,结合心理学、生理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分析宗教修行所得出的结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宗教修行的“神通”,不过是修行者在特殊的精神状态中沟通了“集体潜意识”;从生物分子的角度看宗教观念的“因果报应”,是生物分子的物理属性和人类的伦理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儒家的“中庸”,佛教、道教的“中道”以及《周易》的“中、正”思想都暗合了生命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征;宗教信仰者之所以觉得所信仰的“神灵”能够给自己带来健康、好运,其实是信仰者本人心理暗示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