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纷纷浮出水面,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灾难也不断的发生,突发事件日趋增多。对突发事件的有效管理是政府的责任;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是政府不可推卸的义务。新媒体环境下,公众非常便捷的获取和发布各类信息,这冲击着政府对信息管理的思维与方法,增加了政府管理信息的难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经历了从“不报”,“缓报”,“瞒报”到“全面及时报道”几个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不破不报”、“报喜不报忧”、“统一口径”和“先审慎请示再报道”的传统思维惯性仍然阻碍着新时期我国媒体的成熟实践,也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国内国际影响。从当前研究来看,众多学者将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新媒体的市场前景及业务的开展”、“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政府如何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成因”以及“政府进行信息公开的意义”等方面,本文突出之处在于将新媒体、突发事件和政府信息公开放在一个统一的视域之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分析了新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新媒体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等,这对政府有效的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处理与应对公众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建立立体的信息公开架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介绍了当前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谣言、突发事件中媒体的作为、突发事件中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新媒体的特征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其次,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再次,对新媒体、突发事件和信息公开等名词进行了解释说明。
第二部分是关于我国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公开的历程、动力和作用的分析。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影响我国信息公开的主要因素包括:首先是逐步开放的政策;其次是电子政府的建立推动了政府的信息公开;再次,新闻发言人制度促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常规化。推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主要体现在:首先,“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在动力”;其次,“人口素质的提高”;再次,“社会转型期的民众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信息”;第四,“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遏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信息收集和反馈、保证政策的准确性”,“引导舆论、保持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形象”等五个方面。
第三部分是研究分析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促使信息传播在个人、社会和政府三个方面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公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新媒体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公众能够无障碍的参与到社会公共话题中去等诸多变化。
第四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政府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这一部分,笔者选取了“5.12”地震、“H1N1”甲流等灾害性事件、广元蛆橘、河南杞县辐射等局部性影响突发事件、“躲猫猫”、“钓鱼执法”执法类事件和“石首”群体性突发事件等四类突发事件。笔者首先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在突发事件中政府、新媒体与公众对信息的需求。第三,“新媒体”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挑战。
第五部分对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有序、高效的信息公开机制进行了探索。该部分探析了媒体、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重视、支持新媒体的发展,同时,新媒体环境拓宽了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在构建信息公开机制时,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对于国内,要完善立法,提高政府利用新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六部分是结束语。对本文进行了总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