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自体DC-CIK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为评价DC-CIK的疗效提供新的免疫监测指标。方法①采集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离心分离之后在体外培养获得成熟的DC、CIK细胞,培养过程中及细胞成熟后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数量及活力,然后细胞成熟后合格的细胞由静脉回输到恶性实体瘤患者的体内。②43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了1-2个周期细胞免疫治疗,即每个周期回输4-8×107DC和5-10×109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患者,自体细胞的回输均在化疗后3天。③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成熟的DC、CIK的表面标记,治疗前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Treg、Ts、CTL细胞水平。同时以门诊体检的年龄相妨的12例健康人(45-65岁)作为健康对照组。④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病灶的影像学变化、外周血肿瘤标记物、疼痛程度、全身一般状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培养后成熟后的DC细胞表面的CD83(83.42±13.53)、CD86(93.97±8.45),CD40(78.18±17.28)、HLA-DR(92.00±9.09)以及CIK细胞表面的CD3(96.58±2.54)、CD3+CD4+(30.21±11.51)、CD3+CD8+(58.08±9.48)、CD3+CD56+(15.37±1.23)均符合质控标准,CD3比率较培养前明显提高(72.98±10.71vs96.58±2.54,P<0.05)。(2)治疗后外周血CD3+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D3+CD4+、CD3+CD8+、CD3+CD56+比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外周血中的Treg与Ts细胞比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CTL细胞的比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明显低于治疗前,CTL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Ts细胞比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治疗后外周血Ts细胞比率高于健康对照组,CTL比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并且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比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差值幅度缩小。(6)DC-CIK治疗1个月后复查达CR3例,PR8例,SD26例,PD6例。有效率(CR+PR)达23.63%,临床获益率(CR+PR+SD)达88.37%。(7)肿瘤患者分为肿瘤控制组(CR+PR+SD)组和肿瘤进展(PD)组,其中(CR+PR+SD)组中Treg细胞比率有6例较治疗前升高,31例降低;SD组中有4例升高,2例降低,两组数据经过Pearson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R+SD)组中Ts细胞比率有13例较治疗前升高,24例降低;SD组中有3例升高,3例降低,两组数据经过Pearson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监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其中CA199、CEA、CA125、CA724及AFP治疗后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患者在细胞回输过程中及回输后,均未出现Ⅲ°以上不良反应。3例患者回输过程中出现发热症状,体温最高达39℃,给予退热治疗后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如过敏、休克、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10)16例消化系统肿瘤治疗前外周血Treg、Ts比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T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外周血Treg、Ts比率高于健康对照组,CTL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Treg比率明显低于治疗前,CTL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疗后外周血Ts比率较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1.培养后DC细胞表面的CD83,HLADR表达率均>75%,CD86,CD40均大于50%,CIK细胞表面的CD3+CD56+比率均值达15.37%,台盼蓝染色活力均>90%。2.肿瘤患者体内Treg和Ts细胞水平高于健康人水平。3.DC联合CIK细胞治疗能够提高肿瘤患者外周血CTL细胞水平及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有效降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使治疗后外周血Ts细胞水平有下降趋势。4.DC联合CIK细胞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CTL水平,有效降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