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学者们对国际规范的研究由来已久,规范的研究又随着两次世界大战而兴起或衰落。自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以来,直到建构主义学派兴起,国际规范的研究才逐渐形成体系,并不断深入。国际规范是一种共享性的观念,是一种文化现象,规范从被提出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传播现象的发生。规范的传播贯穿于一个规范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因此,国际规范的传播研究应包含整个国际规范的传播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和传播结果。国际规范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但深究其机理,可以根据其不同阶段的不同性质将其分为社会化和本土化两个过程。这两个传播过程又分别侧重于国际体系结构和国家内部结构,并且每一个传播过程都有着不同的重点影响因素。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有权力、议题特征和世界环境;在本土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国家利益诉求、国家本土结构的稳定性、文化匹配程度及论争过程。在这些两个进程的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国际规范的传播存在着三种逻辑:同化、背离和重塑。国际规范传播的背离逻辑会导致国际规范的衰落甚至消散,而国际规范传播的重塑逻辑则代表着规范原初状态被改变以及新的传播主体的出现。在全新的国际形势当中,随着国际规范体系自然的衰落和变迁,中国作为新兴的崛起大国,发出自己的声音、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不止是随着国力上升的自然要求,还是国际社会的意愿。因此,研究国际规范传播的逻辑,能够对中国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