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关系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苏联的解体,中亚五国相继独立。中亚地区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地区安全等热点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地区。中国非常重视同中亚五国之间的关系。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相邻,有着漫长的共同边界。其中,作为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同中国的边界线也最长。邻国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影响中国西北部地区,因此,研究中哈关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中哈关系的发展并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对两国的历史关系进行了简要回顾并论述了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两国发展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中哈关系是新型的双边关系。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第二部分:论述中哈建交后两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关系的发展。(1)从两国政治、军事关系的发展来看:中哈关系发展的非常顺利和融洽。两国高层领导人通过密切的交往和接触,不断增进相互信任,成为中哈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两国都积极致力于地区的发展与稳定问题。通过双边对话及“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区域性合作组织、论坛,两国不断加强各领域的合作。(2)从两国经济、文化关系的发展来看:两国贸易额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中哈贸易额在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贸易中位居第二位。中哈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石油领域的合作起到了龙头作用。两国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 第三部分:展望中哈关系的发展前景。也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从两国发展关系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方面来分析。(1)从积极因素来看:首先,中哈存在地缘经济上的优势和一定的互补性。便利的地理位置为发展中哈的经济联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两国的经济结构互补性较强。其次,两国国内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为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中国的实力和地缘政治影响正持续、大幅上升。而哈萨克斯坦在经历独立后连续数年的经济危机后,从1999年起,其经济开始较快回升,国内政局稳定。最后,两国领导人都积极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两国领导人对发展双方未来关系的重要性的共识,为发展中哈关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八幻从消极因素来看:目前,中哈关系中最大的问题是经贸合作滞后,影响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中国的民族分裂势力在哈萨克斯坦的活动以及能否处理好跨界民族问题会影响中哈关系。哈萨克斯坦同一些大国的未来关系走势以及中亚地区的局势能否继续保持稳定,也会对中哈关系带来一定影响。文中对中哈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中哈关系总体来说走势平稳,都有在新世纪从战略高度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国际格局的变化客观上为两国提出了一些相同的课题,也要求双方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中哈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双边的或邻近国家之间的睦邻合作,同时也是在国际局势不断变化当中的一种合作,离不开大的国际背景。触及到的不仅仅是双方的利益,还有其它地区和其它国家的利益。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加强同哈萨克斯坦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哈是邻国,都是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保持和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可以预料,在21世纪,中哈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继续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只要中哈携起手来,开拓创新,一定可以把中哈关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以及饭店业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一些大的饭店集团尤其是经济型饭店集团开始进驻我国,我国的饭店业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先导,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有力的促进剂。数学课堂是师生共筑、情智与个性共舞的平台,需要数学
本文针对工程概预算软件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通过分析提出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一些方法。本文将对当前工程概预算软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
学校通过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建设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于社会、家庭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能力,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对于个人成长、学校发展、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传统的软件法律保护体系造成极大的冲击,因此需要一种安全、可靠的法律保护系统。本文主要基于程序软件对其技术特性和整体保护的不足及对法律保护进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中,营销策略的选择与应用是电子商务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个人单打独斗的开发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到开发活动中,怎样对软件开发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