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维多融合容积成像技术与神经导航相结合,在颅底神经外科复杂病变的治疗中制定合理手术计划及进行术中定位导航的应用价值,并且评估该方法对病变切除方式、范围及周围组织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1例颅底肿瘤患者(脑膜瘤、毛细血管瘤、神经鞘瘤、脊索瘤、颅咽管瘤、少突胶质瘤)采用了三维多融合容积成像技术及神经导航,病变部位包括颈静脉孔区、海绵窦旁、岩斜区、鞍旁、颞极、桥小脑角、斜坡。利用计算机成像、高场强核核磁共振、数字剪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获得CT、CTA、Dyna-CT、MRI、MRA、 FLAIR、3D-FSPGR、DTI、BOLD和PET-CT等影像资料,通过Brainlabiplan系统软件处理模拟重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模型,来拟定手术入路及病变切除范围。其中MRA+MRV+CTA+3D-FSPGR+FLAIR融合1例,DSA+CT+3D-FSPGR+MRA+DTI融合5例,CT+MRA+MRV+CTA+3D-FSPGR+DSA融合6例,CT+MRA+MRV+3D-FSPGR+DTI融合5例,CT+3D-FSPGR+DTI+MRA融合3例,PET-CT+CT+3D-FSPGR+DTI+BOLD+MRA+FLAIR融合1例。并通过神经导航于手术中进行定位指导。结果:利用三维多融合容积成像技术对21例颅底手术的术前模型重建,均能清晰的显示病灶与周围神经、血管以及骨质的关系,通过特殊影像序列显示病灶边界,并可基本完成从骨窗到病灶切除的模拟过程,结合神经导航术中可以清晰识别重要组织结构并指导手术,如视神经、颈内动脉、颅底解剖标志等。其中1例选择经口入路,8例选择乙状窦后入路,4例翼点入路,1例额底纵裂入路,1例额颞入路,2例乙状窦前入路,1例枕-颈-髁旁入路,1例Dolenc入路,2例颞下硬膜内入路。16例病灶全切除,5例因病变与周围组织或功能区关系紧密行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恢复可,复查影像资料显示原病灶周围保护良好。结论:对于神经外科疾病中,位于颅底且与周围组织或重要功能区关系紧密的病变,利用三维多融合容积成像技术及神经导航技术可以清晰重建病变结构,综合更多的影像信息,制定符合病患利益的个体化、最优化手术计划和术中应变方案,减低了以往多依赖手术经验的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科学的客观依据以及检测方式。实施术中定位指导,不仅符合微创理念,更有助于术者确定手术范围,提高病灶切除率,是手术质量的保证,既减少了手术的随意性,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带来的额外手术伤害,有效的保护周围重要组织,对术后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作用重大。该方法在融入了微创理念的神经外科技术平台的构建方面贡献卓著,并且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严格谨慎的临床工作的指导教育意义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