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一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显著促进作用,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区域性矛盾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如何有效解决,不仅取决于未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与质量,更取决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政府对农民真实需求的了解、把握与满足程度。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表明:要达到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就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状况。让农民表达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是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条件。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农户视角出发来研究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问题。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言,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界定了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的相关概念,介绍了论文分析过程中使用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可以运用到研究中的研究方法。第三章按一定标准对我国农村收入划分层次,并且总结出大概的地域分布。通过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进行比较研究,对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分类排序。通过分析收入水平差异对需求偏好的影响,提出应根据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公共产品的投资结构和方向。第四章主要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演变过程分析不同时期农村居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从而分析出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的演化方向。在第五章中文章选择了安庆岳西县这一国家级扶贫县作为范本分析当地农户的需求偏好,并以此对当地公共产品的供给策略提出建议。指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方向是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需求主导型”供给体制,提出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