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MV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8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然经过了多年发展,但在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对信用风险的准确度量,既是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的保障,也是金融监管的基础。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现状,更不能满足对于风险量化分析和科学管理要求。与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工作仍相对滞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更多的是对客户的筛选和风险的预警,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与国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我们需要对信用风险管理重新定位,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风险量化测度模型,为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稳健经营提供基础。  本文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和管理为研究方向,对商业银行传统和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对比,重点分析 KMV模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可能的修正,使之适合我国的现状,并以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对其结果加以解释分析,说明修正后的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识别功能,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化建设、改善公共服务等保障民生项目的融资主体,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2008年国家“四万亿”振兴计划的刺激和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老年人口数量规模的增加以及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都为我国老龄产业的开展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因及先决条件;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
展望各国经济市场,大型企业的存在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发展潜能,而现今激烈的全球竞争意味着大型的综合企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在激烈的搏杀逐渐成长,这其中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