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色光下豚鼠屈光状态及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和分化的研究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不同单色光的发育环境下,豚鼠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建立与豚鼠视锥细胞视色素吸收光谱值相同的单色光动物饲养室,分别为绿光照射组(530nm)、紫光照射组(400nm)、白色混合光照射组(弱光组)、正常对照组(强光组)。将刚出生3—5天的豚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各10只分别置入上述各组。并于处理前、后2周、4周、6周、8周进行屈光度、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长度的测定。结果:1屈光度:C组(弱光照射组)和D组(强光照射组)之间屈光度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别(P>0.05);A组(绿光照射组)与C组(弱光照射组)除干预前以外其余时间点屈光度均有明显差异(P<0.01);B组(紫光照射组)与C组(弱光照射组)比较,屈光度前4周两者无明显差别,第6周时出现显著差异,第8周达到高峰(P<0.01);2眼轴长度与玻璃体腔长度:A组(绿光照射组)与C组(弱光照射组)眼轴长度在第4周以后有明显差异(P<0.01);A组(绿光照射组)与C组(弱光照射组)玻璃体腔深度在第2周时有明显差异(P<0.01),随后差别逐渐增大;结论:1单一波长的单色光可以改变豚鼠的正视化进程;2长波长的绿光可诱导发育期豚鼠产生近视;目的:探讨在不同单色光的发育环境下,豚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视网膜视锥细胞的分化。方法:建立与豚鼠视锥细胞视色素吸收光谱值相同的单色光动物饲养室,分别为绿光照射组(530nm)、紫光照射组(400nm)、白色混合光照射组(弱光组)、正常对照组(强光组)。将刚出生3—5天的豚鼠32只,随机分成四组各8只分别置入上述各组。饲养8周后,电镜观察豚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荧光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视网膜视锥细胞密度变化。结果:1电镜结果:绿光照射组背侧视网膜与紫光照射组背侧相比,光感受器细胞外节长度减少;外节膜盘部分空泡化;内节线粒体丰富;光感受器细胞核大。绿光照射组腹侧与紫光照射组腹侧相比,光感受器细胞外突长度增加;外节膜盘完整;内节线粒体稀疏;光感受器细胞核小。2免疫细胞化学结果:绿光照射组M/L视锥细胞密度明显增多(P<0.01),紫光照射组M/L视锥细胞密度明显减少(P<0.01),强、弱光照射组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视网膜腹侧S视锥细胞密度各组间无显著区别(P>0.05)。绿光照射组共表达视锥细胞密度明显增多(P<0.01),紫光照射组共表达视锥细胞密度明显减少(P<0.01),强、弱光照射组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1在幼年豚鼠发育过程中,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环境可以对豚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和发育分化造成影响。2单一波长绿色光在豚鼠视色素转化过程中,可能有助于M/L区S视色素向M/L视色素的分化。3视色素共表达视锥细胞可能具有分化的潜力。
其他文献
背景:顺铂是一种治疗头颈部及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的抗癌药,但其耳毒性、肾毒性等副作用却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顺铂的致聋机理有很多:如调亡学说、自由基损害理论、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