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柯鲁木特112号伟晶岩岩浆—热液演化及成因初探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而阿尔泰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阿尔泰造山带内的伟晶岩脉多达十万余条,且主要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但截止目前,有关阿尔泰造山伟晶岩成因、形成时代、岩浆物源以及形成大地构造背景等的研究还相当缺乏。此外,高度演化且完善分异的复杂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通常经历了岩浆、岩浆-热液过渡和热液三个阶段的演化,目前对这三个阶段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及其持续时间仍然不完全清楚。本论文选择仅次于世界著名的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的新疆阿尔泰柯鲁木特112号伟晶岩脉为研究对象,探讨伟晶岩与吉得克二云母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伟晶岩岩浆体系中岩浆、岩浆-热液过渡及热液阶段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演化时限,伟晶岩形成的物源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等重要科学问题。  本文系统开展不同结构带中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等价不相容元素对分异(Zr-Hf, Nb-Ta,Y-Ho)、REE地球化学特征,石榴子石矿物学以及流体-熔体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学研究,主要获得以下重要认识:  锆石U-Pb年代学表明柯鲁木特112号伟晶岩脉主体形成于238.3±2.0(Ⅰ带)至210.7±1.6 Ma(Ⅵ带),其围岩吉德克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形成年龄分别为445.6±4.3和455.6±5.4 Ma,表明伟晶岩与花岗岩之间不可能存在成因上的联系。锆石Hf同位素研究则表明112号伟晶岩(εHf(t)值为+0.03~+2.35)及其围岩二云母花岗岩(εHf(t)值为-1.41~+3.67)和黑云母花岗岩(εHf(t)值为+1.18~+4.13)具有相似源区且以壳幔混合为特征。伟晶岩中锆石低的εHf(t)和相对较老的TDM模式年龄暗示初始岩浆与含有幔源物质的古老地壳熔融有关,表明伟晶岩初始岩浆起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增厚地壳伸展减薄导致的减压部分熔融,进一步指示中亚造山带南缘在三叠纪经历陆陆碰撞造山作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形成柯鲁木特112号伟晶岩的岩浆经历了长期的结晶分异演化过程,其中的岩浆阶段演化了~5Ma,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持续了~23 Ma,而热液阶段则持续了~22Ma。  岩浆阶段(Ⅰ和Ⅱ带)锆石显示较高的HfO2含量(平均12.67~16.04%)及较小的Zr/Hf比值(平均8.49-5.98),最高的∑REE+Y含量(平均分别为4644 ppm和2086 ppm)且不发育稀土“四分组效应”,最小Y/Ho比值且最接近CHARAC场(CHArge and RAdius Control,24~34),平均分别为47.0和39.5,表明112号伟晶岩岩浆经历了高度的分异演化并富集一定量的挥发组分;岩浆-热液过渡阶段(Ⅲ和Ⅴ带)锆石具最高的HfO2含量(平均18.63~22.29%),最低的Zr/Hf比值(平均5.24-3.93)以及∑REE+Y含量(分别为101 ppm和13ppm),最强的M型“四分组效应”(TE3,4平均分别高达1.70和1.49),最大的Y/Ho比值且最大程度偏离CHARAC场,平均分别为128和122,表明F的富集加剧了Zr-Hf分异,并且富F流体相优先富集REE,尤其是Nd、Gd、Ho、Er及Lu(较相邻元素),该流体相出溶加剧了锆石中不相容元素对分异以及显著的稀土“四分组效应”;热液阶段(Ⅵ带)锆石则显示最低的HfO2含量(平均6.81%)及最高的Zr/Hf比值(平均15.71),较高的∑REE+Y含量(平均为2779 ppm),较强的M型“四分组效应”(TE3,4平均为1.52),较低的Y/Ho比值52且轻度偏离CHARAC场,表明流体相出溶事件结束,锆石中不相容元素对的分异程度和四分组效应减弱。Ⅳ带锆石显示继承核和新生边结构,二者的HfO2含量(平均10.12%)和Zr/Hf比值(平均10.18)一致且介于岩浆-热液过渡和热液阶段结构带锆石之间,∑REE+Y含量和Y/Ho比值分别为290 ppm和1042 ppm以及73和53,前者显示中等M型四分组效应,后者则具有W和M混合型四分组效应,表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早期成核及晚期流体作用交代的特征。锆石极低的Nb/Ta比值反映了各结构带矿化特征,表现为Nb、Ta显著矿化的Ⅳ带中锆石具最高的Nb(平均174 ppm)和较高Ta含量(平均364 ppm),且Nb/Ta值较低(平均0.45);Ta矿化最强烈的Ⅴ带锆石具最高Ta含量(平均1257 ppm)、最低(Nb含量42 ppm)及最低Nb/Ta比值(平均0.03);Nb、Ta无矿化的Ⅵ带中锆石具有最低的Nb(平均75 ppm)和Ta(平均52 ppm)含量,且Nb/Ta值最高(1.36)。Ⅰ、Ⅱ和Ⅲ带的Nb、Ta矿化较弱且低于最低工业品位,锆石中Nb、Ta含量和Nb/Ta比值介于Ⅳ、Ⅴ和Ⅵ带之间。  对石英、锂辉石、微斜长石、钠长石和绿柱石中包裹体研究发现,岩浆阶段形成的结构带(Ⅰ和Ⅱ带)中以含气相结晶质熔体包裹体、次生流体包裹体为特征,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形成的结构带(Ⅲ、Ⅴ带)中以大量的流体-熔体包裹体,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为特征,而热液阶段形成的石英核带(Ⅵ)中以大量富晶体流体包裹体、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为特征,热液蚀变形成的Ⅳ带中则只存在流体包裹体。出溶流体相为H2O+CO2+NaCl体系,包括富CO2(气相比10-50%,0.35-7.59%NaCleqv)和富H2O+NaCl相(气相比小于10%,5-12.85% NaCleqv)两类。结合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爆裂温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对应压力和Li硅酸盐矿物相变P-T,得出112号伟晶岩主体形成于600-300℃以及3.6-2.3 Kbar的P-T条件下。  Ⅰ至Ⅴ带内的石榴石为锰铝-铁铝石榴石固溶体系列,并以锰铝榴石端元为主(90~64mol%)。Li矿化的伟晶岩或结构带较无Li矿化者具Mn更高程度富集的石榴石,因此富Mn石榴石或可作为寻找伟晶岩型Li矿的指标。岩浆阶段的Ⅰ至Ⅱ带,石榴石中MnO和FeO组成分别呈升高和降低的演化趋势,而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Ⅲ至Ⅴ带,石榴石向MnO降低和FeO升高的趋势演化。MnO、FeO组成在Ⅱ和Ⅲ带间的转变与流体相出溶同时发生,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Mn易与富F超临界流体形成络合物而被从硅酸盐熔体中萃取出来,随着流体相出溶而迁移,继而导致岩浆-热液阶段硅酸盐熔体中Mn的相对亏损和Fe的相对富集。
其他文献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川西高原地区,是一条自印支期以来一直活动且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北起甘孜东谷附近,经炉霍、道孚、八美、康定向南延伸至泸定的
本文结合20世纪陶瓷人物画家名宿王琦先生创作的瓷板人物画,从人文的社会的角度来试论陶瓷人物画的内涵设计与审美价值,在陶瓷人物画的设计上,作者注重陶瓷人物画的艺术形象
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是印度/亚洲板块直接碰撞挤压的结果,是新生代地球史上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重要边界断裂之一,其北为秦祁昆块体,以南为可可
本刊讯近日,国美金融科技发布《有关收购目标公司之贷款及关联交易有关订立VIE合同之持续关联交易》,宣布将银盈通支付有限公司(简称“银盈通”)揽入怀中,终于斩获互联网支付
英国政治家福韦尔·柏克斯顿说:“人与人之间、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的力量,即所向无敌的决心。一个目标一旦确立,不在奋斗中死亡,就要在奋斗中成功。具
机器人早已不是人们简单理解的一种产品或技术工具,机器人改变的生产方式,不是单一的效率提高,而是带来制造业在制造模式、理念、技术多个层面的深层次变革。由机器人技术、
本文从基础地质研究入手,通过大量宏观和微观资料的分析研究,以野外地质研究及室内测试数据为依据,在详细研究了凉山铅锌矿床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将宏观
是记者都要采访,但,是记者不一定都“会”采访,这个“会”不是技术,而是态度。态度制约着采访的深度,而采访深度则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真实度。但用“事实说话”知易行难。
四川盆地作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区域。川东南构造带处于华蓥山断裂带以东、南川遵义断裂以西及滇黔北部坳陷带以北,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复杂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