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深重,为维护自身统治,清政府加快了社会变革的进程。在文化教育方面,清政府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的法令,为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末社会团体得到了发展,其中教育团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前进。在地方上,直隶地区积极地实行新教育政策,重视地方教育。1906年,学部颁行了《奏定各省教育会章程》。章程规定教育会的宗旨是辅助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发展地方教育事业。直隶各地区遵照部章相继建立教育会。直隶地区教育会先后经历了清末时期的初期建立阶段和北京政府时期的发展完善阶段。1928年,直隶地区重新划分,改为河北省。至此,直隶地区教育会已存在了22年之久。由于区域特点不同,直隶地区教育会的职能集中于发展新式教育、参与管理地方教育经费、维护学生利益。在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下,直隶地区教育会也积极地参与近代政治活动。直隶地区教育会的这些举动,不仅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而且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也做出了贡献。教育会作为辅助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教育团体,与清末民初担任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劝学所有着密切的关系。直隶地区首创劝学所,其所建立的劝学所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直隶地区的教育会和劝学所在行使其职权时既相互促进,又常常发生矛盾。形成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两者的权限划分不清,正因为如此,直隶地区教育会才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