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的建设一直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在近十年来,高校规模的急剧增长与土地资源不可再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高校教学楼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对新建高校教学楼的通用性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论文以新建高校教学楼的通用性作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对其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理论方面主要采取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研究法,实践方面主要采用了实地调研和实际工程项目设计的研究方法。文章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对高校教学楼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国内外高校教学楼的发展历程的梳理,笔者提出以教学楼通用性空间模式的设计方法来解决高校现阶段所面临的矛盾。第二部分:根据密斯·凡·德·罗在其“少就是多”和“流动空间”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通用性空间”——建筑功能可以随着人的需求而变化,笔者提出了教学楼通用性的概念:在高校教学楼中某一空间在同一时间段内可满足两项及两项以上高校活动使用的性质;或在不同时间段内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转化空间功能的性质。第三部分:探讨教学楼中教学和交通辅助功能空间类型与各类型的通用性强度、通用性空间与非通用性空间的四种空间关系以及优化的空间组合模式。第四部分:推导教学楼中最小通用性空间所需尺寸与通用性空间的基础模数,总结出教学楼通用性空间中教室与走道的通用性设计模式,并对新建高校教学楼通用性空间设计的典型实例进行阐述分析。第五部分:在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馆和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二期工程这两个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中,运用通用性空间模式的设计方法,以见证通用性空间模式在高校教学楼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为新建高校教学楼的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