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唱练耳是报考音乐学院及各大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必考科目,它反应了考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和音乐的综合素养。同时,视唱练耳课程也是学习音乐主项的重要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对视唱练耳的训练,逐步培养考生的音准感、速度感、节拍感、旋律感等多种音乐感觉。由于从表面来看,视唱练耳部分所占分值不高。故而许多音乐特长生都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专业的声乐或器乐方向上,对于视唱练耳部分重视程度不足,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充分,往往导致这一科目成绩不尽人意。殊不知,声乐或器乐测试中,考生的水平大体相近,很难在彼此之间拉开20分左右的分值差距。而视唱练耳部分,考生的素质与水平差距却相对较大。一般来说,艺术高考考生的分值差距大多是从这个项目上拉开的。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特长生本人,都应对视唱练耳的学习与训练提起足够的重视。抚宁县第二中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专业测试,具备了初步的音乐专业基础。但是,他们的专业水平,尤其是视唱练耳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是自小学习音乐,具有良好的音乐环境,视唱练耳的水平较高。还有一些同学接触音乐时间比较短,有些甚至只是接受了音乐学科的突击训练,视唱练耳水平自然而然也就弱了一些。通过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群体的了解,发现许多音乐专业学生对视唱练耳学习感到一定的困惑,成绩不理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听音听不出来、旋律记不住等,以至于使他们丧失信心,失去学习视唱练耳的热情,对视唱练耳可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增强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兴趣。故而,基于阐述视唱练耳科目训练的重要性,并探索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改革与发展有效思路及途径之目的,本次学位论文写作,笔者借助工作便利机会,选择了“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河北省抚宁县第二中学为例”这一课题。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及研究的思路、重难点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对抚宁县第二中学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的调查访谈结果呈现;第三部分,分析该校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四部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循序渐进与综合渗透相结合”、“因材施教”、“尝试将流行歌曲引入视唱练耳教学”、“将‘体态律动’引入视唱练耳教学中”、“利用‘内隐学习’原理鼓励学生自学自练”这五个方面入手,来阐述个人对于改进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的一些观点、思路及构想;第五部分就第二章所提出而第三章又未能明确予以解决的问题,专设“全面优化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的支持环境”、“系统地完善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的课程设计”、“将地方民间音乐资源引入到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来”这三节内容,从整体上提出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的建议和策略;第六部分为结论,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