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形象是一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地理等方面情况在世界舞台上的整体展示。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尤其是约瑟夫奈“软实力”建构的提出,各国开始格外关注国家形象的主动建构与传播。作为典型的多模态文本,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理论,以2009年国家形象广告片《中国制造》,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2015年国家形象宣传片《不同方式游中国》和2017年最新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等5篇多模态语篇为研究语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方法,对其中主要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进行解读,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1.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有哪些类型?
2.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构建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3.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在留学生中取得了怎样的实际传播效果?
本文研究发现:
1.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主要有四类,分别是拟人隐喻、旅途隐喻、情感隐喻和表演隐喻;多模态转喻主要有四类,分别是空间部分代表整体、单个实体代表总体、子事件代表复杂事件、服装代表身份。
2.围绕国家形象的构建的主要维度,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传递了以下国家形象:发展、客观和真实整体的国家形象、民主的政府形象、科技发展的企业形象、开放的城市形象、传承和创新的历史形象、多元和包容的文化形象、文明的国民素质。
3.通过对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传播效果的调查发现,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留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范围是有限的。但是,在开放性问题的反馈中,留学生对多模态表征的认知与多模态隐喻和转喻期望构建的国家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从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角度探索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本研究具备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使得语篇得以从认知角度进行解读,丰富了多模态的研究领域,为宣传片的制作和传播提供更多参考。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理论,以2009年国家形象广告片《中国制造》,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2015年国家形象宣传片《不同方式游中国》和2017年最新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等5篇多模态语篇为研究语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方法,对其中主要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进行解读,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1.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有哪些类型?
2.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构建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3.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在留学生中取得了怎样的实际传播效果?
本文研究发现:
1.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主要有四类,分别是拟人隐喻、旅途隐喻、情感隐喻和表演隐喻;多模态转喻主要有四类,分别是空间部分代表整体、单个实体代表总体、子事件代表复杂事件、服装代表身份。
2.围绕国家形象的构建的主要维度,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传递了以下国家形象:发展、客观和真实整体的国家形象、民主的政府形象、科技发展的企业形象、开放的城市形象、传承和创新的历史形象、多元和包容的文化形象、文明的国民素质。
3.通过对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传播效果的调查发现,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留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范围是有限的。但是,在开放性问题的反馈中,留学生对多模态表征的认知与多模态隐喻和转喻期望构建的国家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从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角度探索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本研究具备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使得语篇得以从认知角度进行解读,丰富了多模态的研究领域,为宣传片的制作和传播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