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不仅危害了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与学校的和谐稳定都有着严重的影响。中职学校作为校园欺凌的高发区,更令人担忧。因此,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就必须对校园欺凌行为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浙江省部分中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后,得出以下结论:在校园欺凌的现状调查中发现:当前中职学校的校园欺凌情况普遍存在,语言欺凌情况尤甚;学生和老师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在面对校园欺凌情况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缺乏正确的引导;学校在欺凌事件的干预上方法单一。同时发现中职学校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因素,也就是学生个人因素。它包括学生的性格因素以及学生的心理因素,个人性格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导致学生产生欺凌行为或受人欺凌。二是间接因素,包括七个方面:家长因素,家长对学生缺乏关心以及其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从而导致学生欺凌他人或受人欺凌。教师因素,班主任工作不到位、对学生缺乏关爱,任课教师对学生不能同一视之,也会增加欺凌情况的发生。学校管理制度,过于严格或过于松懈的管理制度都会增加欺凌发生的机率。而学校没有给教师普及校园欺凌概念以及正确应对的措施,都会导致欺凌事件增加。家校衔接因素,家长与学校联系不畅,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家长在子女受到欺凌时不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课程因素,学校对德育课程的忽视,导致学生思想道德意识薄弱,法制观念缺乏。学校和班级氛围,不良的环境氛围很容易引起欺凌行为的产生。最后是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也会导致欺凌事件增多。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以下干预对策:对入校新生进行甄别,识别出有欺凌倾向的学生和经常遭受欺凌的学生,对这类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和定期家访,确定重点学生。同时关注普通学生和重点情况学生,对重点情况学生建立跟踪档案,要求师生共同关注。最后进行预防,包括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关注、培训相关技能,改善校园班级氛围,加强学生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注重心理辅导,完善事后处理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