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的定量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研究近年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及研究现状入手,建立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评价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主要方面,并就其中两个重点方面进一步展开计量实证研究。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针对这五个方面,提出推动长三角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全文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循环经济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从循环经济定量分析角度,分析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的探索进程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循环经济及其相关理论。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基本特征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第三部分:长三角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实证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建立长三角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反映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14个指标,利用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和我国其它区域7个城市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做对比分析,得出评价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公共因子:节能减排因子、科技环保投入产出因子、资源利用效率因子、生产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因子、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因子,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五个主要方面。然后,对因子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找出了各类城市在这五个方面的优、劣势。由于节能减排因子和科技环保投入产出因子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影响显著。因此,论文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对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和科技环保投入产出两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计量实证研究。第四部分:长三角地区污染减排及能源消耗变化的计量实证研究。借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长三角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以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能源消耗为环境和资源参数的回归方程具有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但是并不完全相符。需要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严厉的环境政策,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的到来。第五部分:长三角地区科技环保投入产出水平的计量实证研究。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模型计量分析。首先测算了长三角地区1990年至2005年的TFP值,并把结果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科技要素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偏低,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本要素投入来支撑的。通过借鉴迈克尔·波特基于要素的竞争比较优势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指出长三角目前处于从“投资推动阶段”向“创新推动阶段”过渡,处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过程中。然后,本文对江、浙、沪三省市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区域内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发展不均衡,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三角地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第六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这五个主要方面,主要从加强循环经济立法,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实施区域环境联合整治,提高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提出长三角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