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方式由“以土为本”的大农业安置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安置转变,多产结合的安置导向下,“生产空间”成为安置区规划的重要因子,传统移民安置区的空间格局被改变。另一方面,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空巢化和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移民成为安置需考量的重要对象,广泛的“适老化”逐渐成为安置区规划的原则之一。通过对已建成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实地考察,本研究发现农村移民在安置区内的自发行为对安置区的空间环境发生了作用,安置区产生了多层面的“空间异用”现象。本研究从该现象入手,对该现象进行描述、归纳与追因,以对目前的移民安置区规划进行反思和优化。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调查,对浙江省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相关政策依据、建设要求、安置原则、新型城镇化导向下的“插入型”安置方式具体内容、安置区空间类型及布局进行梳理和归纳,对移民安置区“自上而下”的规划现状进行总体认知和阐述。通过对已建成移民安置区的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从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两个维度,对安置区内“自下而上”的使用现状进行考察与描述,进而指出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在维度之间以及维度之内的“空间异用”现象,从规划与建筑两个层面,对“空间异用”现象进行判别、描述和归纳。产生“空间异用”现象的原因复杂,包含着时间性、空间性等多层次问题。研究着重考察空间环境使用的直接驱动力——使用者需求,以移民特征、需求为切入点,探索产生“空间异用”现象的内在因素。针对产生“空间异用”现象的内在机制,研究提取来自过于僵硬的上位规划、农村移民的“农村性”、农村移民适老需求三大方面的可能主因,进而对移民安置区各项“空间异用”进行来自需求的追因细分,验证原因体系并归纳引发“空间异用”内在机制。基于此,将水库移民安置区“空间异用”因由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农村移民的“农村性”——其仍保留原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多产结合下移民生产方式较为多元,包含了诸如商业、农业、工业等诸多内容;三是老年移民比例高,需要注重适老化设计。最后,在“空间异用”追因总结的基础上,尝试提高移民需求与空间使用的吻合度,以湖州市埭溪镇老虎潭社区为例,进行移民安置区空间的深入改造,建立改造目标与原则,并针对产生“空间异用”的三大方面,给出水库移民安置区空间的优化与改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