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深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拉萨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拉萨市具体情况,以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该市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拉萨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拉萨市2000-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972 hm2,增长到2008年的1.156 hm2,人均生态足迹结构中以耕地、草地为主,年平均比重分别为56.39%,40.68%;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维持在1.2 hm2,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构中以耕地、草地为主,年平均比重分别为39.42%,31.51%;人均生态赤字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0.121hm2,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比为0.9:1,生态赤字结构中,耕地比重最大。生态足迹供需矛盾状况不容乐观,揭示了拉萨市当前生态形势的严峻性。2.拉萨市的发展能力处于上升趋势,生态承载力尚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但经济发展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且生态盈余有逐渐转为生态赤字的趋势,今后一段时期内拉萨市仍将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缓生态足迹增加趋势,保持拉萨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根据拉萨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减少生态赤字,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保持耕地的动态平衡;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减小产品生产对土地的压力;继续控制人口规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污染小、低耗能的第三产业;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开发水电、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无碳资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