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竹林七贤”题材艺术创作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S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林七贤作为汉末六朝清谈玄学的名士代表,其故事题材被历代艺术家创作,不同时代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不同时期的《竹林七贤图》的变革与发展是本文的讨论重点。本文围绕“竹林七贤”艺术创作的发展演变,从工笔、写意、艺术创作的布局演变、人物组合关系、配景等方面展开对“竹林七贤”题材的艺术语言分析,探索出对“竹林七贤”艺术题材风格特征分析的归纳,希望能够梳理出各个时期以“竹林七贤”为题材创作的艺术风格,为以后系统全面的了解这一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提供一份帮助,本文从“竹林七贤”题材艺术创作的产生、发展、语言和风格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全面概述“竹林七贤”题材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主要阐述“竹林七贤”题材艺术的产生和由来,以及不同时代不同画家的生活环境、艺术环境和政治主张。其次,详细阐述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晚唐、明代、清代、近现代中“竹林七贤”题材艺术创作的绘画特点,从而挖掘出“竹林七贤”题材艺术创作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演变历程。再次,从工笔、写意、艺术创作的布局演变、人物组合关系、配景中树和服饰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比不同时代的《竹林七贤图》在某一个角度的变化,旨在归纳出“竹林七贤”题材创作的艺术语言特征的变迁规律。最后,系统性的归纳魏晋南北朝、晚唐、明代、清代、近现代中,不同时期“竹林七贤”题材创作的风格。总结阐述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对“竹林七贤”题材艺术创作的影响。本文从“竹林七贤”作品出发,深入的从艺术的角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砖画,晚唐的《高逸图》以及其它各个朝代的《竹林七贤图》,总结不同时期“竹林七贤”题材艺术创作的发展历程,对“竹林七贤”艺术题材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特征有一个提纲挈领、统领全局的把握。
其他文献
期刊
充满佛光禅影的画面:绿径幽幽、黄墙隐隐,新华盖、旧蒲团,月台前的经幢、檐角下的风铎、松阴里的古井……  中国佛教以其独有的思想、哲学和文化艺术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  杭州曾是著名的东南佛国,西湖山水间遍布东晋、南朝以来的四百八十寺,留下烟雨般让人遥想无尽的历史意蕴。至今,西山灵竺一带仍有数座千年禅门古刹,作为文化和自然相结合的遗产代表。  为展示当代中国佛教风貌,在杭州市政府有关部门
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事件回顾,对“雨夜楼藏画”事件的详细经过进行论述,以较完整的,还原的态度对整个过程进行撰写。第
随着城市发展脚步加快,各种城市问题也随之而来,要塑造一个理想的城市,把城市推倒重建是不可能的,如何反哺城市,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以长沙为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向人们诠释视觉设
世界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指出:"有些人的一生就像河水流过草地似的,不费力气地遵循着本地社会情况和人们划定的途径前进,而另一些人的一生却像向前冲击的瀑布一样,打破各种阻碍
本文以用户体验中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作为切入点,将“办公、人、灯光”这个理念对应到“工业产品与室内建筑和逸性研究”中,通过在特定环境、人群假设下进行调研分析,探索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