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壮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多见于中年女性,反复发作,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将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的丧失。目前国内外治疗主要是采用对症处理、针对并发症和阻止关节变化的治疗。中医对本病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依据其临床表现及特点,归属于祖国宝贵医学“痹证”范畴。   目的:通过使用补肾壮骨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观察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优势。   方法:本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标准的61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壮骨方200ml,每日两次口服,同时服用力美松和甲氨蝶呤;对照组给予力美松和甲氨蝶呤。两组均以2个月为一疗程。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RF、ESR、CRP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VAS积分、HAQ积分、双手平均握力,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两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F、ESR、CR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改善较明显,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治疗组中不良反应较低,仅1例。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本次临床疗效观察说明中药通过补肾壮阳,舒筋止痛的方法的确能够改善RA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了RA的临床缓解率。同时能够减轻单用NSAIDs和DMARDs药的不良反应。说明中西医结合在RA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前,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贫困程度较深,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破解越生越穷、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
目的:  通过对濮阳地区193例患者的泌尿系结石成分及患者基本信息的分析,探讨该地区结石发病的特点,并针对提出的预防措施。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濮阳地区的
目的:  通过本研究,旨在明确电针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扩大其临床适应范围,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探寻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热证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外泌体miRNA的表达及差异性分析、新miRNA预测以及靶基因预测等研究,阐明两种中医证候UC与健康人之间血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