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炭疽病常常引起油茶大量落叶和落果,危害油茶产量和林果质量,造成树木生长衰退,是危害油茶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以地处大别山余脉舒城县河棚镇油茶产区为试验地,对油茶炭疽病的流行规律、油茶病害与林分因素的关系、油茶抗病性与表皮结构的关系、油茶叶片发病前后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油茶抗病性与自由基清除率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林分因素中,品种、林分结构、郁闭度、坡度、地形、管理水平对病害的发生程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不同的品种中,红色果油茶感病轻,杂色果和青色果油茶发病重;在林分构成因素中,与茶叶、杉木混交的油茶林其炭疽病感病程度比与板栗、松树混交的茶林要重得多。郁闭度与感病指数之间有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R~2=0.7987);坡度对病害的影响也很大,坡度越大的山坡,油茶发病越重,山势较平缓的山地发病较轻,决定系数R~2=0.6345;在不同的地形中,丘陵发病轻,山脊发病较重;感病指数与林分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管理精细,林分发病越轻,管理粗放或没有进行管理的林分发病重。2.在对气候因素的研究中发现,气温和降雨量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个生长季中,从果实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并有两个高峰时期,第一个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第二次在同年8月到9月之间。而嫩梢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时有一个发病高峰期,到同年6月就基本停止发病。3.对不同抗病类型的油茶叶片结构进行观察测定发现,叶片表皮结构对其抗病性有很大影响,叶片的蜡质层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细胞密度与抗病性都呈正相关关系。4.对不同抗病品种油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接种胶孢炭疽菌前后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未感病情况下,这三种酶活性在不同抗病品系中的差异不明显,在接种以后,抗病性越强的品种酶活性上升速度快,变化幅度大,而感病的品种酶活性变化很小或者反应很慢。5.对油茶的抗病性与叶、果皮的提取液对DPPH清除率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油茶不论叶片还是果皮,在2.0mg/mL的浓度下,对DPPH清除率都达到85%以上,最高达到90%以上;不同抗病等级油茶的叶片及果皮提取液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差异很大,但与抗病性之间没有呈现出线性相关关系。提取液的浓度与清除率之间、加入DPPH后的保温时间与清除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