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中生固定时间不同锻炼强度对情绪状态的影响。运用实验法对锦州市高中生30人(男15,女15)情绪状态进行8min运动干预并在运动过程前、中、后实时检测情绪状态;探讨8min不同锻炼强度情绪变化及其短期情绪效益是否具有时段性、性别差异,积极状态的出现与锻炼强度、锻炼时间的关系,尝试为高中生小课间何种锻炼强度更易消除疲劳、抑郁、焦虑情绪,产生积极情绪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科学锻炼、改善高中生课间疲劳、抑郁、焦虑情绪提供科学方法及理论支撑。方法:以普通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心率指标监测锻炼强度,分别完成大、中、小三种不同强度的小课间8min锻炼,并在锻炼前4min,锻炼中和锻炼后12min进行情绪状态测评,自变量为锻炼强度(每个强度均分为5个时段)、性别(两个水平:男、女);因变量为情绪状态(愉悦、活力、流畅、疲劳、抑郁、焦虑情绪)。运用SPSS19.0中文版进行卡方检验。研究结果:1、不同强度锻炼期间情绪变化和其短期效益显著:大强度锻炼中疲劳、抑郁、焦虑情绪波动较大,变化较为显著,而另外三种情绪体验出现的频次较为稳定;中等强度锻炼中出现愉悦情绪与活力情绪的频次及效益最为明显,疲劳、抑郁、焦虑情绪的消除作用也为最为明显;小强度锻炼期间愉悦情绪与流畅情绪收益较高,后期流畅情绪转化成愉悦情绪,疲劳、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也较为显著。2、不同强度锻炼情绪状态变化的时段特征:愉悦状态,小强度锻炼最佳时段为锻炼中0~4min和锻炼后5~9min出现频次最高;中强度锻炼最佳时段为锻炼中4~5min和锻炼后0~12min出现频次最高;大强度锻炼中0~8min持续下降,锻炼后0~12min频次回升;活力状态,小强度锻炼中0~5min和锻炼后10-11min出现频次最高;中强度锻炼中3~6min和锻炼后10~12min出现频次最高;大强度锻炼中3~5min频次有所增高,其他时段较低;流畅状态,小强度锻炼中5~7min维持在频次最高水平,在锻炼后3~7min出现频次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强度锻炼中2~4min、6min至锻炼后8min出现频次成稳定上升状态;大强度的流畅状态频次在锻炼前后出现频次并未有明显改变,在锻炼期间呈波浪形,却未高出初始频次;疲劳状态,大强度在锻炼结束7min后出现频次才略低于锻炼前频次中强度锻炼中锻炼期间2~5min、锻炼后0~12min、小强度锻炼2~5min、锻炼后0~12min与锻炼前频次相比有显著差异。抑郁状态,大强度在锻炼结束4min后出现频次才略低于锻炼前频次、中等强度锻炼期间0~6min、锻炼后0~12min、小强度锻炼2~5min、锻炼后0~12min与锻炼前频次相比有显著差异。焦虑状态,大强度锻炼结束3min后出现频次略低于锻炼前频次、中等强度锻炼期间2~5min、锻炼后0~12min、小强度锻炼2~5min、锻炼后0~12min与锻炼前频次相比有显著差异。3、不同强度锻炼期间情绪变化和其短期效益具有性别差异:男生小强度锻炼的活力状态较高,其次为愉悦和流畅状态,锻炼后疲劳、抑郁、焦虑情绪有所消除;中强度的愉悦和活力状态效益最佳,流畅体验变化较小,锻炼后疲劳、抑郁、焦虑情绪消除效益最佳;大强度疲劳、抑郁、焦虑情绪感受最甚,其它情绪状态效益较低。女生小强度锻炼的愉悦、活力和流畅状态效益显著;中强度的愉悦和流畅效益最佳,中小强度锻炼后期与追踪期疲劳、抑郁、焦虑情绪消除作用明显;大强度疲劳、抑郁、焦虑情绪最为强烈,其它情绪状态显著下降。结论:1、不同强度锻炼期间情绪变化及其短期情绪效益显著。2、不同强度锻炼期间情绪变化及其短期情绪效益具有时段特征。3、不同强度锻炼期间情绪变化及其短期情绪效益具有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