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的城市手工业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民族传统,它是现代工业的有利助手,在保证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城市手工业主要从事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加工制造,并为国营大工业的配件修理和小型机件制造服务,服务性和修理性的手工业则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北京的工艺美术品较为发达,品种多,技艺精湛,发展工艺品生产,可以供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总而言之,手工业是北京市地方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可以补充机器工业的不足,协助现代工业,满足人民生活多种多样的要求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建国后,北京乃至全国的手工业以个体、私营的形式存在,这种落后的、分散的、保守的经济成分限制了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式技术的采用,生产和销售的矛盾靠手工业自身也难以解决,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也不适应国家经济计划的要求。所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改变手工业原有的生产关系成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之一。1949至1966年间手工业所有制发展呈现出清晰的脉络,两条主线并进,且相互交织。一条主线是个体、私营手工业逐渐走向消亡的过程,另一条为合作社经济兴起及巩固的过程。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手工业迎来了“转厂”高潮,在这次浪潮中,部分合作社升级,成为国营工厂,部分下放归入地方国营工业,更多的生产合作社易名为合作工厂,成为集体经济向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种过渡形式。北京市手工业门类、行业繁多,产品亦很繁杂,主要有工艺美术业、金属加工业、缝纫业、鞋帽业、皮毛皮件业、竹藤柳草业、印刷装订业、文教百货业、服务性行业及修理性行业等,这些行业在建国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增加,且部分行业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为了加强对个体手工业(户)、合作社、合作工厂、街道工厂的管理,北京市政府加强对其的宏观调控,在设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手工业管理局、城市人民公社工业管理局等专管机构的同时,在行政立法及具体措施上对个体手工业走向合作化进行了积极引导。在国家调控的推动下,合作社、合作工厂的内部经营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1958年,街道工业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街道工厂由街道办事处组建并由它管理,属于街道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手工业发展逐渐被纳入“政府行为”轨道的时候,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被划分成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在生产实践中,这些“人群”不仅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在分工合作中还产生了新的人际关系。这一时期妇女群体也值得关注,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群中有1/3甚至更多是女社员,面对全新的生活方式,她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对社会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北京市的手工业既有自身特点,也具地域特色,且在北京城市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市手工业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在供应城市居民日用品和解决就业方面贡献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