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的九十年代,中国文化领域内部出现急剧分化的态势,多元文化交织发展。互联网的影响更是加剧了这一变化,网络语言、网络热词、网络文化等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而来,让人措手不及。很快,它们就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记录下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特征。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和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约、时尚和幽默的表达效果,诸如“囧、槑、屌”等这些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用语中消失了很久的生僻字,被广大网民们慧眼识珠,赋予了新的意义;像“萌、雷、洪荒之力”等常见词也被旧瓶装新酒,给予了新的内涵,它们成为当下时尚的网络热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与此同时,互联网为文学构筑了一个自由、广阔、包容的活动平台,传统的文学观念与批评思维随之产生了新变,网络文学批评也应运而生。BBS社区、QQ、校内网、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各种新媒体及APP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让人应接不暇,使得网络网络文学批评不仅在创作形式、传播途径上与传统文学批评大相径庭,在批评主体、文体以及思想诉求上也截然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的发展和未来。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地加强网络文学批评研究,促进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是当下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网络热词为切入点,以网络文化为媒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将文学批评理论与网络语言文化及调查数据相结合,力图对网络文学批评做细致而深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本文力图通过网络热词、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变化,来揭示文学批评在网络时代的源变、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把它和传统的批评文体区分开来,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对网络文学批评的未来走向以及市场前景做出预测。由此思路,本文各章要旨既定如下:绪论部分:包含论文的研究缘由、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创新点和难点、研究内容等五个部分,阐述网络热词、网络文学批评等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陈述研究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对当代文学批评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构建的意义,如何做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第一章:相关概念和问卷调查。通过对网络与网络文学,网络语言与网络热词,网络文学批评等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并分析了其相互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特点,为后续的纵深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富于针对性地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受众群体、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作出了准确的统计和初步的数据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素材。第二章:萌:网络文学批评的发生学研究。通过对网络热词“萌”的缘起和流变进行了探讨,分析“萌”的构字和语义衍变,以及其内含的文化变迁。并以此为切入点,从BBS到专门的文学网站、到博客、到微博,对网络文学批评这二十年来的萌发和萌态做细致分析。再从网络文学批评的传播和接受、受众群体、市场等三个层面出发,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从历史源流的角度分析网络文学批评萌发和萌态演变的缘由,并揭示网络文学批评的萌发和萌态更迭的内在价值。第三章:雷:网络文学批评的文体学研究。通过对网络热词“雷”的意义和新变进行梳理,分析了雷的前世今生、酒瓶新酒和望今制奇,同时以此为切入点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各种“雷”式文体类型、特征及其爆红的原因和影响等进行探讨;通过举例对网络文学批评与传统的以纸本为媒介的文学批评的比较,剖析了网络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的异同点,并从体制、体式、体貌、语体等四个层面对“雷”式网络文学批评的文体风貌展开阐述。第四章:屌丝与大V:网络文学批评的主体论研究。通过对网络热词“屌丝”和“大V”的产生和走红进行了剖析,并借此分析了当下网络文学批评主体的构成和特征,尤其是屌丝大众的特点做了深入探析;同时结合当下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语境,分析探讨了网络文学批评最重要的主体构成——屌丝大众与精英大V如何在全民狂欢和精英权利扩散的网络时代下互利共存、协同发展。第五章:囧:网络文学批评的生态学研究。对网络热词“囧”的词义演变以及其背后的囧文化进行阐释,并分析当下网络文学批评发展的囧境和瓶颈,同时试图剖析这其中的科技、社会、人文、体制、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并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从中国文论现代性重构和反思、健全评判机制、加强文化适应、提升批评主体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升批评主体责任意识、市场的规范与管理、文体创新等角度对网络文学批评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合理建言。最后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