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黄煌教授临床有效医案,以得出柴苓汤的具体临床应用指征,并以此临床证据与柴苓汤原文为主,再与小柴胡汤、五苓散的原文记载为辅来阐述和探讨柴苓汤的方证,以提高临床疗效和处方应用的安全性,藉此明确柴苓汤的临床应用指征,为日后的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研究资料来源:通过文献记载研究柴苓汤的临床适应症,仅收录与本研究柴苓汤药物组成相似度≥50%的资料。同时,亦通过对黄煌教授289例临床有效医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病例的采集与录入:本研究收集与整理起自2004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计有650例黄煌教授在临床上应用柴苓汤的医案。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本研究仅对有效医案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且对有效医案制定了严格的纳入与剔除标准,最终通过筛选的有效医案共有289例。(3)利用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分别将小柴胡汤、五苓散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中记载的适应证,以及历代文献/医家临床应用经验和黄煌教授临床有效医案的研究项目进行整理、归纳后,再进行频次统计。本研究所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5.0中的(一)聚类分析:得出柴苓汤的适应证、临床证候和含有加味药物的柴苓汤药物应用分析;(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所得临床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从该疾病的患者性别、年龄和常见症状中得出提高患病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1)柴苓汤适用体质。柴苓汤适用人群特征以女性患者为多;患者的年龄特征为男性50.59±16.78岁,女性为50.95±14.55岁;身高特征为男性168.05±17.61cm,女性为159.98±4.8cm;体重特征为男性65.65±13.64kg,女性为56.08±7.96kg;身体质量指数(BMI)为男性23.14±3.1,体质介于正常与过重,而女性为21.91±2.8为主,体质介于正常。患者的体质特征如舌象可见舌红、舌暗、苔腻、舌边齿痕、苔白、舌淡、舌胖、苔薄、苔厚和苔黄;体型特征有体中、体瘦、体胖和体壮;面色与面部特征有面色黄、面色红、面色暗和面部色斑;脉象包括脉滑和脉数;口唇特征可见唇色红和唇色暗;腹证包括腹软和胃部振水音。(2)柴苓汤适用主治症状。柴苓汤在本研究中最常见的主治症状包括口渴、寐差、便溏、乏力、纳差、怕冷、欲饮、便干、易汗、上腹胀、头晕、小便不利、易感冒、腹泻、多梦和咳嗽。通过对《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与黄煌教授在临床上应用柴苓汤的治疗症状进行对比分析显示,三者在应用柴苓汤进行对症治疗上存有异同。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仅有口渴/渴、恶寒/怕冷、下利/便溏/腹泻、汗出/自(盗)汗/易汗以及心下痞(满)/上腹胀,其余症状可看作是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的临床应用特点,再配合五苓散治疗与“湿”相关的证候。(3)柴苓汤适用主治疾病。柴苓汤的主治疾病包括癌症术后调理、肺癌和干燥综合征。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癌症术后调理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和口渴;肺癌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和咳嗽;干燥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为口渴。此外,柴苓汤亦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体质调理的适用方剂。(4)柴苓汤证型分布。(一)病因:脾胃生理功能低下、邪正相搏;(二)病机:少阳枢机不利、正气虚衰、表卫不顾和水液代谢功能失司;(三)主要涉及的病位是脾(胃),累及肺(大肠)、心(小肠)和肝(胆);(四)通过归纳SPSS25.0聚类分析手段为上述主治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出的聚类谱系图中,系统将上述16种临床症状进行组合归类,得出应用柴苓汤的9个症状类别,为二便、头面五官、睡眠、全身症状、腹部、胃肠道、躯体寒热、汗出情况和胸胁部。(5)主方规律:黄煌教授临床应用柴苓汤常开处原方,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甚少对处方进行加减,仅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6)用药规律:在临床症状繁多导致须在柴苓汤处方中进行药味的加减时,黄煌教授常用的加味药物包括防风、荆芥、白芍、厚朴、连翘、当归、川芎、苏叶、苏梗和枳壳。上述药物的加入与柴苓汤药物组合在组方的分析上,增加了芍药甘草汤、桂枝汤、黄芩汤和半夏厚朴汤,共计四张方剂。通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含有加味药物的处方中的常用药对共计11个;由3味药物组成的药物组合共计5个。(7)剂量规律:从有效医案中整理出柴苓汤的常用剂量是柴胡5-30g,黄芩5-25g,姜半夏5-15g,干姜5-10g或生姜10-20g,猪苓10-40g,茯苓10-40g,泽泻10-60g,红枣10-40g,桂枝5-35g或肉桂5-15g,党参10-20g或生晒参5-15g,生甘草5-15g或炙甘草5-15g,生白术10-30g或苍术10-30g。结论:(1)本论文通过对黄煌教授临床上289例有效医案的研究做出数据分析和归纳,首次归纳出柴苓汤的适用体质、主治症状、主治疾病,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系统总结出柴苓汤的病因、病机和病位,以及主治疾病的影响因素。上述研究结果对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的临床应用经验所做出的总结与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参考意义。(2)本研究对小柴胡汤与五苓散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及柴苓汤在《医方便懦》中原文的原意进行讨论,最后得出柴苓汤证的鉴别以及柴苓汤中的药对与加味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3)黄煌教授临床应用柴苓汤的学术思想是:(一)重视临床“主症”,与经典原文相融于一体;(二)强调四诊合参,使临床诊断更为客观;(三)加强对腹诊的重视,巩固切诊的诊断;(四)巧用合方,以临床适应症为金标准;和(五)以合理饮食为纲,重视患者生活质量。(4)经方方证的特点:(一)方证的整体性;(二)方证的系统性;(三)方证的典型性;和(四)方证的可传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