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文献分析及临床证候研究

被引量 : 36次 | 上传用户:eins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是对疾病某阶段机体整体反应状态所做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等本质。“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概括。从病证结合入手更能从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正确把握证的本质。“证候要素”是组成证候的要素,基于证候要素的辨证方法通过对复杂证候的降维升阶,保持辨证的规范性,又给使用者以灵活性,是证候研究的重点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t Vertigo, VBIV)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已成为临床干预的重要课题。本课题在病证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的方法,从古代、现代文献研究及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等多个角度,结合多种统计方法,初步阐释VBIV常见表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规律,为建立VBIV辨证规范提供最基础的理论依据,从而对临床工作进行指导。一、眩晕的古代文献研究目的:对眩晕的古中医文献源流进行考证,并尝试从其中分离脑血管病性眩晕的认识,为现代病证结合模式下的VBIV辨证论治奠定基础。方法:取《中华医典》光盘,从中以“眩”、“晕”、“旋运”、“头旋”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整理相关古代文献,对眩晕相关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的演变进行总结,特别注意脑血管病相关眩晕和外因学说的的评价和认识。结果:1我国早期是以“眩”来代表运动幻觉,而“晕”后期取代了“眩”表示运动幻觉,“眩”变成了表示视物不清,黑朦的词语。“眩晕”病名在我国古代包括了运动幻觉、视物不清、昏沉、晕厥前兆,以及意识丧失的疾病在内。中医的“眩晕”等于西医的“头晕”。2古代眩晕病机主要从外风、痰、火、虚演变向内风、痰、火、虚,瘀血病机出现较晚;脏腑涉及肝、脾、肾者居多,虚实夹杂,多种因素相兼致病者多,单一病因者较少。3外感眩晕在古代地位较高,治疗中也多用疏散风邪之药物;内风病机出现之后外感眩晕地位逐渐降低,但其实只有清代明确提出了反对外风致眩的观点。4古代医家已经对眩晕作为中风先兆的情况有一定的认识,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肝风挟痰,气血亏虚,并提出了其治疗方案和诱因,其中也包含外感病因。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现代文献研究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中VBIV表征、证型、证素以及方剂和药物的统计分析,初步研究VBIV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辨证论治的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年限均为1994年1月-2010年12月。总结中医文献中VBIV的常见症状、证型、证素、证候、方剂和常用药物。结果:1表征统计:累积频率在50%以上的表征包括呕吐、恶心、失眠、耳鸣、肢体麻木、头痛、心悸、神疲乏力、头重如裹、腰膝酸软、视物旋转、胸闷、耳聋。高频舌质表征包括舌红、舌淡、舌有瘀点、舌有瘀斑、舌紫暗。舌苔以苔白腻、少苔、苔黄腻和苔白为高频表征。累积频率在50%以上的脉象有脉弦滑、脉弦细、脉滑、脉细弱、脉细涩、脉弦、脉涩。2证型证素统计:文献中共初步统计出44种证型,实证16种,虚证11种,虚实夹杂证17种。44种证型中,累积百分比在50%以上的证型为痰浊、气血亏虚、气虚血瘀和瘀阻脑络,占总病例数的52.51%。VBIV的病位证素涉及肝、肾、心、脾、脑、络。以肾、络和脑为主。病性证素13个,其中实性病性证素7个,虚性病性证素6个,但患者数比接近2:1,实性证素为主。实性病性证素以痰、瘀血为主,虚性病理因素以气虚为主,其次为阴虚、血虚。3方剂统计:累计频率超过50%的5方分别为半夏白术天麻汤、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归脾汤、通窍活血汤。方剂类别上以祛痰、补益、理血剂为主。4药物统计:VBIV的常用药物包括补益药:当归、黄芪、白术、甘草;活血化瘀药:川芎、丹参、红花;平肝熄风药:天麻;解表药:葛根;止咳化痰平喘药:半夏;利水渗湿药:茯苓;清热药:赤芍。5结果显示大多素现代医家对VBIV的外感病因缺乏认识。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临床证候研究目的:通过调查VBIV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规律,为本病急性发作期的辨证论治建立证候学基础。方法:对392例VBIV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四诊信息采集,总结出VBIV急性发作期的常见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将主要表征转化为变量,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这些变量进行归类处理,总结VBIV急性发作期的常见证型。结果:1VBIV急性发作期的高频表征包括恶心、口干、神疲乏力、目不欲开、烦躁易怒、冷汗淋漓、唇色暗、口苦、健忘、项强、失眠、步履不正、肢体麻木、形体肥胖、心悸、呕吐、头重、畏寒、咽干、耳聋、便秘、懒言、腰膝酸软、胸脘痞闷、呕吐痰涎、渴欲饮热、语声低微、胸闷。高频舌质包括舌胖大、舌干、舌暗、舌淡、舌有齿痕和舌红高频舌苔包括苔腻、苔白、苔薄,高频脉象包括脉滑、脉弦、脉细。2聚类分析归纳出的5个基本证型为:(1)痰浊上蒙证;(2)痰热内扰证;(3)气滞血瘀证;(4)脾肾阳虚,痰湿中阻证;(5)肝肾阴虚,风痰上扰证。3因子分析归纳的5个基本证型为:(1)痰浊上蒙证;(2)肝肾阴虚证;(3)脾肾阳虚证;(4)痰热内扰证;(5)心脾两虚证。4结果显示,VBIV急性发作期的病位在心、肝、脾、肾,虚证为主要为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而实邪有痰浊、痰热、风痰、瘀血,气滞,尤其以痰为多。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聚类分析的结果有2个虚实夹杂的证型,这与VBIV病机复杂,多为本虚标实的文献调查结果以及临床实际是相符的。5聚类分析中出现了典型的外感风邪证候如舌淡红、脉浮、畏寒、肢体麻木等。提示我们平时考虑VBIV急性发作期病机时是否有所缺失。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眩晕的古代文献研究,VBIV的现代文献研究,VBIV急性发作期表征、证型、证候要素的临床调查以及其间的横向及纵向比较研究,初步总结出VBIV急性发作期证候分布特点及规律,为以现代中医理论指导该病的临床治疗,尤其是急性期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初步的基础工作。但本研究样本量依然偏小,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一定局限性,故以上结果尚待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对三维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在输卵管积水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2月本院接收的176例输卵管积水患者,采取传统的经腹超声检查(对照组57例)、二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杜冷丁在肾绞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肾绞痛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及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间苯三
网络信息生态链是网络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形态。当前,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已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生态链,一些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正常,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
陈家礼老中医祖籍江苏省徐州市,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曾师从朱良春先生,是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山西省名中医。临床40余年来,致力于教学、临
成人高校专升本的定位问题是目前成人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该文从定位困难的原因、定位的系统环节、定位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寻找解决此难题的途径。
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分为五个部分,①将《中医体质量表》编译为英文版,作为体质测评工具在亚裔人群之外推广使用;②编制英文版中医体质保健方案,使外籍受访者了解个人中医体质
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用炮舰打开了中国南方的门户。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这次战争的失败,对地处边远的东北,实际上并未产生多大的
自2004年底我国第一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推出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在国际ETF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ETF市场规模也在逐年增加。但从2010年和2011年我国ETF市场的运
通过构建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比例模型,遵循生态需水比例和生态用水比例的相关关系,以生态需水比例为标准,确定生态用水比例,然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用水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当
<正>引言房地产档案管理主要是为了加强房地产公司文书档案、声像档案资料等管理工作,要求对公司相关档案资料进行年度立卷,并按照类别、价值、部门等对各系统工作过程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