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县北部庞家河-马蹄沟一带金矿处于秦岭造山带的核心部位,位于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商丹加里东结合带,唐藏-商丹构造混杂带内。庞家河金矿现已进入深部寻找盲矿和外围找矿阶段,马蹄沟金矿现已进入详查阶段。通过对庞家河深部与外围找矿和马蹄沟金矿的详查研究对比,提出找矿方向。通过野外地质路线、实测剖面、矿硐、岩芯等调查研究,室内测试和综合研究,对西秦岭东段凤县北部马蹄沟-庞家河一带金矿的矿区地质构造、矿床相关的岩石学、矿物学等手段入手,深入研究该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探索其控矿构造特征。结合研究区与本次控矿构造专题研究进行取得的调研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总结控矿构造特征、矿床特征、探讨成矿模式,指出找矿方向。通过多方面综合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马蹄沟金矿含矿层位为目前认为的早古生代罗汉寺岩群(Pz1L),庞家河金矿含矿层位为泥盆系舒家坝组(Dsh),虽然二者时代不一致,但含矿岩性主要为蚀变糜棱岩,蚀变糜棱岩化千枚岩,主体颜色为灰绿色,矿石结构构造相似,蚀变类型一致,S同位素显示均为地层硫来源。初步将二者划为同一成矿类型。2、以糜棱岩化发育、千枚理揉皱变形强、出现大量同斜紧闭褶皱为特征,在马蹄沟金矿区划出了两条与F9变形特征相似的两条脆-韧性剪切带(RF1、RF2),基本控制马蹄沟金矿的平面展布。总体展布方向为NWW向,产状未知。剪切带内主要岩性为早古生代罗汉寺岩群c段。可见强烈构造变形,如糜棱岩化、膝折、旋转碎斑系、层间揉皱等。3、一般认为含金剪切带分为三个阶段(据吴美德等,1989)。研究区内的剪切带主要为区域上印支期的近EW向罗汉寺-瓦窑上(F9)脆-韧性复合断裂及其派生脆-韧性剪切带。矿化带内岩石均不同程度发育蚀变与糜棱岩化,局部地段可达到糜棱岩,对应为含金剪切带第二阶段。马蹄沟金矿TC47-1,BT24-3处均发现含金石英脉,出现后期脆性叠加富集。沿近EW向脆-韧性剪切运动在构造片理化带中形成各式张性裂隙,成矿热液沿这类裂隙运移沉淀成矿,使得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庞家河-马蹄沟金矿为脆-韧性剪切带叠加后期热液型金矿。4、在控矿因素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庞家河-马蹄沟一带金矿区找矿模型,并可将矿区内的预测找矿靶区基本确定为沿矿区内出露的各个脆-韧性剪切带以及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发育地段。并依据矿体分布规律,脆-韧性剪切带及断裂发育程度、岩石片理化强度、岩石变形强度,蚀变发育强度以及蚀变的叠加情况等,在矿区深部和外围圈定出找矿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