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等教育活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事务管理(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社会化发展阶段,大学生群体在年龄、性格、经历以及入学动机等方面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这使当前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往往难以为继,面临诸多困惑与挑战。为此,构建一种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论文基于认知理论,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从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认知结构和特征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实证调查等研究方法,梳理了现有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分析了我国新时期大学生对于学生事务管理的认知现状与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从院校的层面建构了一种既能充分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又能满足其多种发展需求的学生事务管理新模式。首先,论文梳理了新时期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新特征及其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以此为逻辑起点,论文从目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着重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学生自我认知以及对学生事务的认知状况进行了实证性的分析。通过对来自17所高校近4000份样本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存在诸多偏差,对学生事务认知度也不甚理想,如被试不喜欢或认为没有必要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接触,被试缺乏团体意识和组织归属意识,学生事务工作的现实与被试自身的愿望存在较大距离,等等。其次,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梳理和总结了新时期大学生认知的方式及特征,如大学生的主动性认知较为突出,认知需求趋于多样化、科技化、形象化,等等。结合上述实证调查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也因此发现,大学生与学生事务管理者双方角色认知的不一致,是造成学生事务工作困惑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为此,如何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以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事务工作中来而不是消极的应对,从而真正建立起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与需求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应是目前高校从理念到行动都亟待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第三,从目标理念、组织结构、基本要素、运行实施、运行方式、工作评价反馈等几个方面建构了一套基于学生认知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模式,即以满足大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以学生成长咨询与辅导、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促进、学生生活服务为中心,建立大学生与学生事务工作者之间双向认知互动的渠道,以更好的为学生认知发展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就这一模式的目标理念来讲,其从属于高校的管理目标,体现的是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即以大学生的认知为本,尊重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认知发展需求;就该模式的组织结构来讲,则包括学生事务的组织模块、学生事务的职能模块以及学生事务的工作人员模块;就该模式的基本要素来讲,则包括学生理想信念及道德情操的引领、学生学习引导与辅助、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指导、学生生活服务与咨询以及学生日常事务等五大要素;就该模式的实施运行来讲,其运行的规则是在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为导向的基础上,实行职业化与专业化的管理,并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其运行方式则采取“二元化”运行方式,即在纵向管理中设置校级模块和院级模块,以更好地实行院校两级管理,在横向上要充分考虑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置学生事务的咨询、服务与引导模块,以协调各个学生事务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就该模式的工作评价反馈来讲,则需要建立一个以服务、发展和学习为核心要素的综合评估模型,即在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发现其需求的基础上,明确学生事务工作所要达到的责任目标,然后根据项目和服务的成果情况不断调整其工作模式。该研究的意义除了有利于深化认知理论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运用、进一步丰富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以及拓展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视野之外,在实践上也提出了一些重要议题,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