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所谈的摹拟(Mimesis)概念来自阿多诺三本主要著作《启蒙辩证法》、《否定辩证法》和《美学理论》,并对应于它们从人类学、哲学和美学三个方面来刻划摹拟在阿多诺思想中的方位。 首先,人类学意义上的摹拟概念给了一个描述启蒙辩证法的新视角,将启蒙倒退为神话看作包含着辩证动因的摹拟能力异化的结果;同时,本雅明的语言-摹拟理论给出的关于摹拟作为一种本真的认识模式的设想,跟20世纪人类对自身认知能力的独特反省相呼应,暗示着摹拟可以成为理性认识的替代品。但这两条线索并不是要建构而是要打破某种稳定的模式。 接下来,摹拟概念在历史观和和认识模式两方面的批判动因,延伸到了《否定辩证法》。否定辩证法的批判动机跟摹拟本身的辩证动因是一致的,摹拟因此可以看是同一性哲学批判的独特参照点。从这个参照点上看,辩证法的中断所导致的先验主体和绝对理念的建构,可以看作摹拟成为虚假投射的同等描述,对这个建构的批判最终也来到摹拟概念所隐含的命题,即真理与现实的问题。由此引出阿多诺的自然历史理论,即从时间-历史的角度考查哲学认识的现实意义。这个考查过程就是把从马克思、卢卡奇到本雅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线索扭转成自然与历史相互中介的否定性姿态,这可以视为阿多诺批判工作的一个顶点。随之推出的阿多诺的重建方案表明,他企图用意识哲学的范畴将认识的摹拟动因发掘出来,这个努力的结果最终不是给出一个有着肯定的认识论意义的摹拟概念,而是在对唯心主义传统的扭转中,将思想本身演示成一种对现实的摹拟形态。 最后,顺着哲学作为摹拟这一设想,哲学自身的美学[感性学]动因在阿多诺这里成为一个拯救性的动因。一方面,阿多诺独特的哲学语言的努力是思想在摹拟冲动推动下的自发显现,由此导致哲学作为一种文体接近了艺术;另一方面哲学在内部也把注意力转向艺术和审美领域。在唯心主义传统上,哲学的美学动因就一直是由它的摹拟根源推动的,并且试图从艺术和审美领域中汲取力量,对认识性理性的某些缺陷作出弥补。在这个意义上,阿多诺的《美学理论》就是将力图将美学塑造为一种合适的对艺术的思考形态,并兑现当年康德和黑格尔在其美学著作中允诺了的东西。这个兑现过程的出发点是本雅明对柏拉图的理念学说的创造性解读和由此对真与美关系的重新解答,这些成果本身又可以看作对康德和黑格尔在相关问题上思考的回应。阿多诺则以否定辩证法的立场对他们的结论又作出扭转,给出了一个对人类学上的自然统治现状和哲学上的自然历史设想有着否定的拯救意义的美的概念,并通过自然美和艺术作品理论将这个拯救意义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