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中重构手法的演变与表达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ahu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艺术是多元开放的艺术。绘画从传统发展到现代,不再只有传统的写实绘画一种形式,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时代在改变,人们审美观念也在改变,单一的绘画手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在整个艺术发展的道路上也是行不通的。因此,社会变得更加宽容,人们的接受程度也有了更大提高,倡导多样化的艺术道路,新的绘画手法不断涌现,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绽放光彩。在众多的绘画手法中,重构手法成为了艺术家比较热衷的艺术手法之一。重构手法是在对传统写实手法的反叛中发展而来的。西方现代艺术从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就以反叛的态度试图改变传统的绘画手法,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写实手法的主导地位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重构手法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青睐。本论文就是从重构手法的发展演变开始,通过对大量重构作品的鉴赏分析,找到重构性绘画作品的几种重要手法以及在现代绘画中的重要意义。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重构性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发展演变。重构是与模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二者都同属于具象绘画的范畴,但展现给观者的视觉形象却是不同的。模仿性绘画追求形象的逼真写实,重构性绘画打破自然物像的形体约束,把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心灵感受放在首位,重视艺术家情感的抒发。第二章介绍了重构性绘画的两种主要类型:造型重构与时空重构。造型重构是指把物象分解后的主观组合,主要变化体现在物象的形体上;时空重构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主要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出不合逻辑的、超越现实的异度空间。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重构手法:造型重构中的分解组合手法,形体错位手法,悖理嫁接手法以及时空重构中的时间错位手法,空间错位手法,形象置换手法。第四章作为本篇论文的升华部分,重点介绍了重构性绘画的现代意义。重构性绘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为艺术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也为观者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建构起一个超越现实的空间,拉近了艺术家和观者的心灵距离,在整个现代绘画中具有创造性的意义。重构手法虽然没有传统写实手法出现的时间久远,但却成为了现代艺术中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重构性绘画的出现,是绘画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正是由于重构手法的出现,使绘画更具现代特色。重构不仅仅局限在绘画领域,也拓展到了其他艺术领域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田训龙的课堂时而生动活泼,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思辨深邃,常常交织着知识和信仰、感动和满足、欢笑和泪水。他从不点名,但从无学生缺课,甚至不乏慕名而来者。从本科、硕士到留
河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研究、指导实践”的工作思路,把握职能定位,夯实工作基础,打造研究载体,树立活动品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推动理论创新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坚持学术研究导向,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成果显著。去年,获
“‘太行名师’计划是河南理工大学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创新的一大举措,旨在造就一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优秀教师,为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太行名师’计划以人才能力和师资队伍梯队建设为主线,采用引进和培养并用、以培养为主的模式,结合学校相关政策,构建起立体化人才培育体系,既弥补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的缺憾,又为培养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的领军人物提供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