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该危机由房贷信用风险大规模扩散引起,是典型的系统性风险。在这次危机中,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AIG濒临破产,出于系统安全性考虑,联邦政府对其施以援手,该集团才得以摆脱危机。在此之前,学界普遍认为保险业不易发生系统性风险,传统的保险业务使得保险业的负债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不同,加之传统的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联度低,所以通常认为保险业比银行业具有更低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该危机由房贷信用风险大规模扩散引起,是典型的系统性风险。在这次危机中,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AIG濒临破产,出于系统安全性考虑,联邦政府对其施以援手,该集团才得以摆脱危机。在此之前,学界普遍认为保险业不易发生系统性风险,传统的保险业务使得保险业的负债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不同,加之传统的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联度低,所以通常认为保险业比银行业具有更低的系统性风险。然而,一方面当代保险业的发展早已超出传统保险业的范畴,保险形态已经拓展至集团公司、联合公司等,相应地其业务模式拓展至非传统保险业务,这意味着保险业易受其他行业的影响,保险业的风险更易传导至其他行业。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的进一步放开使得保险资金普遍参与其他经济,保险业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密切。此后,有关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层出不穷,如保险业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有效监管模式等。尽管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国没有保险机构因此破产的,但保险行业仍遭受到了一定的风险冲击。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保险业在系统性风险产生、传播中的作用变得不可小觑。另外2020年我国进一步放开保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我国保险业与世界范围内金融机构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出发,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测度方法、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监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作为后续写作的理论基础,接下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性,最终得出结论:保险业存在系统性风险,后续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继而从银行渠道、再保险渠道分析梳理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相关传染理论,在此基础上借助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股票数据,运用β系数方法与CoVaR模型两种方法进行系统性风险的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相对于β方法,CoVa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水平与四家上市保险公司的相比,数值较小,并得出结论:在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外溢的过程中,大型保险公司贡献较大,而小型保险公司贡献较小;此外,保险公司对保险行业的风险溢出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其排列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接下来基于第二章对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成因、传染理论,以及第三章关于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从我国保险业发展实际出发,探究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有效监管模式,并基于上文结果,针对性地提出我国监管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逐步加快,系统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伴随而来的是移动APP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移动APP的功能越来越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面对日益复杂的业务逻辑和不断增加的开发量,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越来越高的移动APP迭代要求,我们亟需寻找一种能够解决当前移动APP开发中存在的业务功能耦合严重、多人开发协作困难、开发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方法。本文以当前流行的
当前各项金融业务和科技手段不断融合革新,传统金融产品、衍生类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市场日渐发展壮大,形成了新兴金融市场百家争鸣的金融业态。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各家商业银行逐步投入更多关注来建设专业化、高绩效、高执行程度的人才队伍。客户经理作为商业银行人才架构中直面客户的前端营销人员,决定了商业银行在产品推广、客户服务和综合营销直接结果,所以合理科学的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是实现客户
2021年2月25日,我国政府宣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治理的目标从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贫困脆弱性指标作为反映家庭未来陷入贫困可能性的有效指标,以其动态性和前瞻性的优势,逐渐应用于“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问题研究中,成为识别相对贫困和反映脱贫质量的常用代理指标。同时,在“后扶贫时代”,能力贫困的概念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家庭居民的金融素养是人们对金融领域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的综合体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带动经济结构优化转型至关重要。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在信息交流中处于劣势,企业信誉和形象难以树立,往往面临着资产规模与盈利水平较小、核心竞争力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税务建设不规范,产品技术附加值低、经营不稳定程度高等难题。中企云链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互联网+”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其借助供应链金融构建的融资路径对于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研究
债务决策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关键内容,过高的杠杆率会增加其陷入财务困境的机率,导致财务危机。然而反观现实,自2008年金融危机始,中国企业却处于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境况。《2020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和BIS的数据表明,我国普通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2.3%,远高于OECD国家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的预警值90%。基于此,如何让企业高效去杠杆是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政府多次会议报告提出要“发
近些年来股权质押迅速发展,规模和质押市值也在快速增长,与传统的融资方法相比,股权质押凭借其交易方式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融资的主要方式。然而,股价波动程度对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是非常敏感的,据统计A股市场中在高峰时期约有99.5%的企业参与了股权质押,股价的微小变动都会对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如改变公司的运营方针和发展策略,从而对质押股票的二级市场造成重大打击,进而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发展方式已从追求规模速度型向追求质量效率型转变。在此背景下,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高质量发展是其寻求的必然出路,而充裕的资金成为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内源与外源融资两种途径进行资本筹集,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把外部融资作为缓解资金压力的主要方式。另外,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并不充分,信息不对称情况较为
近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在此背景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指标,对我国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满足受到金融排斥的群体的资金需求,我国也在逐步推进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实践,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惠及了贫困农户和涉农小微企业,满足了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中小企业带来新的融资方式。但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案例研究较少,相应的理论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归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概况,探究案例公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方案及过程、动因和经济后果,剖析案例公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首先对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关于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制约知识产权质押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转为追求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全面衡量了各省经济发展中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与经济效果,其提升可以强力助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金融业具有低污染、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率等特征,可以通过技术支持、资本投资、资源配置等方式来影响GTFP,正在渐渐成为影响GTFP的决定因素。同时随着网络及新兴交通技术的发展,各地区之间交流与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发展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