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治疗的不断进展,化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化疗药物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表现为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明显降低,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可引起皮肤黏膜、内脏及颅内的广泛出血,危及生命。血小板降低通常持续时间长,且难以纠正,限制了化疗周期的正常进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的减少成为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衍生物是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作为近年来的新药,其在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上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本文旨在观察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rhIL-11衍生物治疗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初治,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5.53±13.27)岁,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化疗前PLT计数≥100×109/L,白细胞计数≥4.0×109/L,血红蛋白含量≥100g/L,无明显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血液系统疾病,化疗方案均为含铂类两药联合的常用方案。第1周期(对照周期)化疗结束后第二天检验血常规,记录外周血PLT数,作为对照数值。当PLT减少至<75×109/L时,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且隔日查血常规;PLT减少至<50×109/L时,每日查血常规;PLT减少至<20×109/L时或对存在高出血风险的患者,给予输注PLT悬液。PLT计数升至≥100×109/L时,进入第二周期治疗。第2周期(治疗周期)采用相同方案及剂量的化疗,化疗结束后第2天开始查血常规,记录外周血PLT数,作为实验数值,记录方法同对照周期。当PLT计数<75×109/L时,给予皮下注射rhIL-11衍生物,1.5mg/次/d,连用3~14d,至PLT≥100×109/L时停药;当PLT计数<20×109/L时或对存在高出血风险的患者,给予输注PLT悬液。治疗期间每周行肝肾功、离子、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观察治疗周期与对照周期化疗后PLT最低值、PLT开始回升的天数,PLT回复到正常水平所需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36例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化疗24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LT计数分别为(120.52±7.39)×109/L、(118.70±8.26)×109/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PLT计数分别为(56.06±7.33)×109/L、(37.11±7.55)×109/L,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PLT计数分别为(153.13±17.87)×109/L、(89.93±15.37)×109/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LT最低值分别为(48.08±9.13)×109/L、(33.37±8.57)×109/L,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PLT最低值出现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治疗结束后(5.14±1.46)天、(8.94±1.55)天,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PLT降至最低值至回升到>100×109/L的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89±1.52)天、(9.75±2.26)天,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例共输注11单位血小板,治疗组无血小板输注情况。恶性肿瘤患者因化疗所致PLT减少在应用rhIL-11衍生物治疗后,其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变化。rhIL-11衍生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水肿、结膜充血、心悸、乏力等,大多数程度较轻,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可逐渐缓解。结论:rhIL-11衍生物能缩短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由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降低时间,加快血象恢复,确保化疗周期的正常进行,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