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化作为现代化动力引擎和新时代鲜明特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交流方式和生活习惯。互联网借助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媒体技术建立了新的信息传播时空秩序,使人民大众在互联网场域中高效、便捷的获取和传递信息,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全新空间。当前,互联网以其信息传播的快捷性、涉及领域和范畴的宽泛性、应用前景的广阔性为各族群众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了新的平台和渠道。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也催生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等各种社会思潮的涌现、合流和激荡,不可避免深刻影响着网民的价值理念、情感结构及身份认同。网络空间本应是中华各族儿女心灵相契、筑梦远航的共有精神家园,但由于网络空间天然的虚拟性特征、网民身份复杂性特点、网民网络活动及舆论的隐蔽性特性,在各族网民自由平等网络身份下隐匿潜藏着网络民粹主义的暗流,网络空间中不乏一些针对特定民族或宗教的歧视偏激言论,质疑否定我国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制造民族宗教间的矛盾纠纷事端,表现出极端的煽动性与排他性,并借助新媒体技术以非理性舆论表达和碎片化信息流通的形式迅速传播扩散,这势必对我国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造成冲击,影响民族关系的团结和睦,甚至会割裂各族网民的中华民族归属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形成挑战。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国内状况,在新时代积极应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的挑战为研究主题,试图在探寻网络民粹主义生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演变逻辑中规避和消弭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消极影响,并为网络民粹主义的规制和治理提供举措与途径。因此,本文对深入研究网络民粹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虚拟与现实两种维度,以网络民粹主义理论概述为研究起点,围绕理论探析——问题研析——解决分析的逻辑主线展开论述,阐释了这一社会思潮的内涵、本质、机理、特征及表现形式,探寻网络民粹主义对人们情感认同、共同价值观念造成冲击的理论,并进一步归纳总结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冲击、淡化、削弱等负面影响。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借助民粹主义舆论而生,依托互联网而存,不仅会破坏虚拟网络空间秩序的稳定,也会影响现实社会中各民族的交融汇聚。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根源及社会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因而必须以互联网为舆论阵地,统筹推进网络场域综合治理和现实社会严格管控。这些新情况和新要求促使我们在同一种问题意识和话语空间内基于网络民粹主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挑战及对策问题做出严肃而细致的研究。这不仅是新时代扎实推进网络安全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