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一旦停止学习,势必会落后。鉴于我们身处这样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政府通过报告竭力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责无旁贷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型人才。然而,要培养这种学习型人才,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一方面要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学习处于时代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务必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面对更新迅速的知识和飞速发展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仍然将学习方式局限于个人学习,其专业发展速度势必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这时,学会通过与他人共同学习、共享经验、取长补短来提高学习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凭借北京市倡导中小学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大好时机,中小学陆续建设起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为了了解目前北京市中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现状并探索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日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存在形式、构成要素、特征、构建主体、构建方式和构建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且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北京市市区学校A校和郊区学校B校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城区和郊区学校的共同问题:缺少虚拟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主体主要为管理者,未让更多的普通教师参与进来;学习内容千篇一律,缺少针对性。第二,郊区学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与城区学校的存在显著差距,主要表现在自愿性、民主性、平等性以及构成要素、支持条件等方面。第三,城区学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也存在不足,比如构建要素不全面;构建主体比较单一;组织特征不典型;构建成效欠佳。最后,本文针对目前中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的对策建议。第一,丰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增加便利的虚拟网络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第二,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师专业学习内容,制定符合教师实际需求的学习内容;第三,完善城区学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要素,塑造其典型的特征;第四,转变郊区学校管理方式,加大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