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近年来频频以人民币汇率被操纵为由责难中国,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过低,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人为操纵而严重低估直接导致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持续。以此为由,美国不断地对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做出调整,逼迫人民币大幅度升值。2011年,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又掀高潮,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中美两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中美持续性的贸易失衡严重影响了两国正常的贸易往来,很不利于两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的长短期影响,探寻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有效地促进中美贸易平衡以及其它对中美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的因素,为缓解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这对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994年以前中国存在双重汇率,1994年人民币汇率统一,新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大幅度贬值为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在这之后的十年间,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固定在1美元兑换8.28人民币这一水平左右,但在1994年至1997年间中国贸易顺差却显著增加,随后贸易顺差总额时而增加时而减少;而1994年后中美贸易顺差便逐渐扩大,2002年后中美贸易顺差以更快的速度迅猛增加。2005年央行推出新的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汇改当天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对换8.11元人民币,升值2.1个百分点,自此,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8”,2008年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5月问,人民币停止了升值的步伐,然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在1美元对换6.8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近2年后,人民币汇率再度升值,2010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对换6.6227元人民币,2011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对换6.3009元人民币。我们注意到,在2006-2008年间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快,但此期间的中国贸易顺差迅速增加,2006年贸易顺差为1774.6亿美元,2007年为2622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竟然达到2964.6亿美元,但这之后,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再看中美贸易收支在2006-2008年间也逐步扩大,却在2009年人民币汇率维持相对稳定的期间内有所下降,而随后又继续攀升。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货币升值恶化贸易收支,但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发现中美贸易收支失衡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得到改观,从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以来,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依然保持着扩大的趋势,中美间贸易顺差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逐步缩小。那么为什么人民币的升值没有减少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顺差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外国关于汇率与贸易平衡的理论有价格-现金自动调节机制、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以及麦金农汇率和贸易平衡理论等。价格-现金自动调节机制是休谟提出的,他所处的时代为金本位时代,他认为黄金的自由流出流入能够自动平衡贸易收支,无需国家对汇率进行干预;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进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和大于1,则贬值才能够改善对外贸易收支,而J曲线效应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使成立,但在短期内,贬值也不一定就能使得一国的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吸收分析法将一国的产量、国民收入、支出纳入汇率对贸易平衡关系中考虑;麦金农的汇率与贸易平衡理论,则结合了弹性分析法和吸收分析法,分别对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种情形下,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做了研究。如今人民币的升值与30年前日元升值相仿佛,美国对人民币施压和30多年前对日本的所作所为也颇为相似。在探寻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关系时,我们有必要对日元升值的历史背景及影响进行回顾。日本自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迅速扩大,日本生产的工业品充斥着欧美市场;而美国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上升,经常项目逆差严重,对外贸易出现失衡的情况,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极为严重,于是美国便开始干预日本出口政策,迫使日本提高日元对美元汇率,将日美贸易的失衡归于日元对美元汇率被严重低估,企图通过日元的升值来缓解曰美贸易的失衡。然而,事实并非如美国所愿,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不降反增,日美贸易的不平衡根本没有得到纠正,而大幅的升值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却是灾难性的,日元由于定价过高,日本经济陷入低谷,至今,日本经济都未从“失落的十年”中恢复过来。通过日元升值历史我们看到,日元升值并没有减少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却给日本经济沉重的打击,日本的经历和惨痛教训值得中国警醒,日本的悲剧也绝不能在中国上演。为研究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中国贸易收支做了回顾,将文字图表相结合,分别对四个阶段的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关系做了定性分析研究。接下来本文选用了1995年至2011年的月度经济数据,运用了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通过定量分析研究方法探寻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七章,各个章节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与意义,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和贸易额的大致走势和现状;并且介绍了文章的内容重点、结构框架以及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为汇率与贸易平衡理论和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价格一现金自动调节机制、马歇尔一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以及麦金农汇率和贸易平衡理论。在本章文献综述这一节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为国外关于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以及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第三章主要研究70年代开始的日元大幅升值与日美贸易收支的关系,阐述了日元升值的背景以及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这一部分的研究探寻以给中国一些借鉴和启示。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第四章中我们将文字图表相结合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有限;第五章采用了1995年至2011年的月度经济数据,运用实证方法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协整检验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标准协整方程的系数说明人民币汇率对于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远远小于美国实际GDP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我们从误差修正模型中得出中美贸易收支存在轻微的J曲线效应,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了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上运用计量手段分析得出的结论也进一步证明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第六章为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其它因素。既然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十分有限,本章进一步探讨了除汇率以外其它影响中美贸易的因素。通过对中美两国储蓄一投资缺口以及贸易差额占GDP比重作图比较,发现储蓄一投资缺口和贸易差额占GDP比重的趋势线几乎趋于一致,说明美国的过度消费和过低的储蓄率是近二十年美国贸易赤字的原因之一,同时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美国对中国的进口限制都是引发中美贸易失衡的因素;而中美数据统计差异使得美国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第七章为政策建议,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有效地平衡中美贸易收支,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中国不仅需敦促美国要逐步地改善对中国出口的管制政策和提高美国的储蓄率,同时中国也要扩大内需,改善中美贸易结构,加快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本文的创新点有三点:一、本文采用文字、数据和图表,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有限,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促进中美贸易收支的平衡。二、本文采用了1995年-2011年的月度经济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克服了选取年度或季度数据造成的样本点过少的缺点。三、很多研究中只讨论汇率与贸易收支的关系,但本文对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