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能过剩作为当前中国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风险之一已得到普遍共识。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化解产能过剩以及新时期背景下的产业政策的落实、行业的走向以及具体到微观企业的生产经营指引了方向,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部署。具体来说,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端着手,提高包括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通过推动国企改革、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和简政放权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清理“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债务风险成为威胁中国市场经济的一大重症,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无疑加重了银行的坏账负担,助长了高杠杆风险。因此,处置僵尸企业已迫在眉睫。本文以A股著名的“亏损王”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其最近三年报表进行财务分析,从企业财务层面来分析僵尸企业存在的原因。本人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预算软约束”和“僵尸企业”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通过运用理论驱动型案例研究方法,在预算软约束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对国有僵尸企业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如何硬化预算约束来治理我国的僵尸企业。经研究,本文对我国僵尸企业的处置,提出以下对策,(一)强化商业银行改革,加强资金监管和信贷审批,硬化企业的预算约束,同时加大对问题企业进行债务管理和处置;(二)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引导市场走向公平的竞争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退出机制,引导大批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三)国家应完善企业破产退出机制,为僵尸企业的退出提供法律指导;(四)要加强国企改革,处置僵尸企业绕不过的是国企改革,使国企参与到正常的市场竞争中,硬化僵尸企业的预算约束;(五)从僵尸企业自身来讲,应自救,积极寻找企业发展方向,并努力提高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困境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