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中的狄仁杰形象流变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狄仁杰是古代小说史长河中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狄仁杰形象既存在于士大夫的笔记小说中,又存在于下层文人的白话小说中,这说明狄仁杰形象存在着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以古代小说中的狄仁杰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剖析其形象流变的轨迹,以及小说艺术的发展演进对狄仁杰形象流变的影响。第一章探究明前小说中的狄仁杰形象及其演变轨迹。明前小说中的狄仁杰形象主要保存在笔记小说和话本小说《梁公九谏》中。具体而言,笔记小说从题材上看,志人笔记承袭《世说新语》的传统,往往依托史实把狄仁杰形象抽象为几个性格特点,并逐一对这些性格特点加以描摹。志怪小说中的狄仁杰形象侧重于对史书中狄仁杰不畏鬼神的性格进行点染夸张。与志人笔记主要记录事件、刻画人物性格不同,志怪小说仅借用狄仁杰不惧鬼神的性格特点对其形象加以重塑,把他放在新的故事情节中,通过虚构夸张来凸显他驱遣鬼神、未卜先知等异能。而话本《梁公九谏》则着重描写狄仁杰直谏武后,最终返周归唐的形象,虽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较为单薄,但其对狄仁杰直谏形象的塑造,为明清白话小说所继承。从作者的价值判断来看,唐宋时期的小说作品对狄仁杰形象多持肯定态度,持否定态度的仅为个别文人,令他们不耻的是狄仁杰侍奉女主之举。第二章梳理明清白话小说各题材中的狄仁杰形象及其演变轨迹。明清小说中的狄仁杰形象是其形象演变历程中的关键一环。与明前小说中作者对狄仁杰的态度有褒有贬不同,明清小说对狄仁杰的态度是完全肯定和极力推崇的,甚至狄仁杰出侍女主之举也获得了明清文人的认可,并发展成改周为唐的丰功伟绩。具体说来,明清小说中狄仁杰形象最先出现于历史演义小说,随着历史演义的发展,其忠君形象发生了由忠于江山社稷到忠于一姓皇帝的变化。到了艳情小说中狄仁杰不仅是拥唐反周的典范,而且是道德品质完美的谦谦君子,同时还出现了狄仁杰问案的形象。艳情小说中的狄仁杰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幻想和寄托,作者借狄仁杰形象表达对女性干政的反对。到了清代公案小说中,狄仁杰逐步成为小说的主角,他不仅带领反周势力公开反对武则天,而且为民伸冤不惧强权。狄仁杰形象实现了锄奸平叛的清官形象和为民伸冤的青天形象的完美结合。第三章研究小说艺术的发展对狄仁杰形象流变的影响。首先,在历代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削弱和贬损与之相对立的人物形象、美化和夸大狄仁杰的正面形象等手法,狄仁杰最终成为一个功勋卓著、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不仅如此,经过自唐而清的发展,狄仁杰形象也早已超出了反周为唐的单一侧面,成为一个有血有肉之人。其次,从小说的叙事技法着眼,狄仁杰形象的不断丰富离不开小说叙事技巧上的不断更新。对狄仁杰故事的叙述经由单一的叙事视角发展到多样化的叙事视角,这就使得人物性格特点更加饱满地呈现出来。而叙事时间上对于线性顺序的突破也令人物故事更加曲折生动。再次,从小说文本所处的位置看,白话小说乃至整个小说在文体权力谱系中都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这确保人物形象塑造拥有更大的自由。而从文本的外在形态看,从笔记小说到长篇章回,狄仁杰形象实现了片段化到传记化的飞跃。章回体这一新体裁为狄仁杰形象的复杂化提供了一个更具承载力的载体,当这一载体与明清不同的小说题材结合,狄仁杰形象形成了多样的面貌。
其他文献
汤和(1326-1395),明朝开国功勋之一。他从公元1352年参加红巾军开始,南征北战十余年,明朝建立后,他又以开国元勋的身份如履薄冰的生活了27年。所以,汤和是元末农民大起义到明初(明洪
阿伦·科普兰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美国作曲家,创作脍炙人口、独具特色的美国音乐是他一直以来创作的追求。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梦幻且迷人的爵士乐风格,给人以听觉上的冲击。他广为人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学风建设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教务处作为负责教学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在学风建设中责无旁贷,本文主要介绍了本院学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基于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水碳调控条件下稻田土壤NH4+-N、NO3--N含量及脲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节水灌溉稻田表
缘饰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片式衣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服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缘饰具有中国传统线性特征,以线的形式勾勒女装的边缘,为传统服饰增添了艺术气息,有着画龙点睛
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翻译项目摘自Lonely Planet: Jamaica旅游手册,由保罗·克拉默及布伦丹·塞恩斯伯里共同编著而成。该旅游手册对牙买加国内的旅游活动、住宿、就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