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PO)是在对缺血组织恢复全面再灌注之前进行反复多次短暂灌注、停灌处理,已被证实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治疗有明确心肌保护作用。药物后处理也被广泛开展研究,左卡尼汀在脂类代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心肌细胞运动所需要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脂类物质的氧化代谢,所以左卡尼汀对缺血缺氧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目前,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缺血后处理方面研究尚少。本次研究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对比观察左卡尼汀后处理与传统缺血后处理的手术方法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差异,为临床心脏手术中心脏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18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A、B、C三组:其中左卡尼汀缺血后处理组(A,n=62)及IPO组(B组,n=57)和对照组(C组,n=61),入选标准: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根据冠脉造影示病变血管狭窄>70%,手术指征明确,择期行CABG,均为同一术者。排除标准:1)严重肺、肝、肾功能不全者,2)急诊手术,3)近1月内出现心肌梗死者,4)LVEF<40%,5)非单纯CABG。在患者手术之前局麻下行左侧桡动脉留置测压管,进行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mg/kg,依次静脉注射力月西2mg,依托咪酯0.1-0.3mg/kg、维库溴铵、舒芬太尼,然后进行充分氧储备,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持续以4-12mg/kg/h静脉泵入丙泊酚,术中间断静推舒芬太尼1-1.5mg,同期持续吸入七氟醚复合麻醉,三组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左乳内动脉吻合至前降支,大隐静脉吻合至其他冠状动脉的手术方式,A组在手术过程中将左卡尼汀20mg/kg溶于20ml生理盐水于复跳前缓慢静推,B组于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后,用哈巴狗钳对乳内动脉进行三次夹闭,每次30s,间隔30s,然后开放升主动脉。对照组不使用药物及物理手段后处理,常规进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其他处理条件三组均相同。术后8h、24h留取血标本送检化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前1d和术后4d作心脏彩超了解患者的左室收缩、舒张末径及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比较患者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血清CK、CK-MB、cTnI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三组患者血清中CK、CK-MB和cTnI水平在升主动脉开放以后显著提高,在24小时以内达到了最高值。A组和B组患者在8小时(P=0.000)、24小时的CK-MB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心脏指数以及左心射血分数在手术前一天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手术后的第七天A组和B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0)。术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00)。结论:左卡尼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性心脏病人在CABG手术中对心肌具有确切的保护功能,与传统缺血后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相当而且左卡尼汀获取方便,价格低廉,可由麻醉医师术中给药,与传统缺血后处理效果相当,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心脏手术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