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曾经评价胡政之为“报业祭酒、论坛权威”,认为他是一个不能也不应该被历史遗忘的人物,然而身为《大公报》总经理兼副总编辑的胡政之在近代史学界却长期鲜为人知。本文拟摸索出一条研究胡政之其人其事的新思路,即将其视为一个爱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还原到民初纷繁复杂的政治背景中去,利用其众多的政论、时评文章去研究其丰富的政治思想。曾经留学日本、学习法律的胡政之归国以后从事过多种职业,最终选择了做一个职业报人。他希望通过文人论政的方式引导舆论,以“社会救济政治”的道路促进民主宪政。他认为,民主宪政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与前提条件:首先,国家和平统一、社会秩序安定是实施宪政的基础。其次,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中心人物和稳定的政治中心机构。再者,国民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政治能力。胡政之强调政治家必须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怀具诚意,对政治积极作为,理性处理政治事务。他认为在近代立宪国家,宪政的运用依靠国会,而国会的职务进行则是依靠政党活动;政党之间的正当竞争才是民主宪政实现的基本途径,故而他呼吁政党间应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在胡政之看来,解决民初政治纷争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尽快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宪法是宪政国家一切政治活动的基本依据,据此,胡政之一直呼吁政府早日制定出一部完善的、符合“团体公意”的宪法。然而民初政治始终是一部武人主导的政治,因此,胡政之孜孜以求的宪政之梦终究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