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山岛金矿床是胶东三山岛-仓上断裂带上的超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其金的矿化作用可划分为4个阶段:黄铁绢英岩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及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本文重点对该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成分分析及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机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成矿期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CO2三相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温度集中在160℃~380℃,盐度集中在4.9~11.5wt%NaCl.eqv,密度集中在0.51~1.06g/cm3,成矿压力主要分布在0.35~29.37MPa之间,属中低温、中低盐度成矿流体。随着成矿演化,流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及CO2含量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还有少量CH4、N2、C2H6和微量Ar等,其中CO2与H2O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液相成分阳离子主要为Na+和K+,还有少量Mg2+和Ca2+,其中Na+、K+含量从成矿早期到晚期逐渐降低;阴离子成分中Cl-含量最高,SO42-次之,其中Cl-在成矿中晚期开始增加,SO42-在主成矿期增加。成矿流体整体属于Na+(K+)-Cl-(SO42-)-CO2-H2O体系。(3)流体包裹体的H-O同位素组成表明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后期逐渐有大气降水混入。C-O同位素组成表明,碳可能主要来自幔源,后期有海相碳酸盐加入。综合分析,认为成矿流体有混合来源的特点,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为中基性幔源岩浆热液,随着流体演化不断有大气降水混入,晚期可能有海水等加入。(4)矿区内金属硫化物以富34S为特征,主要集中分布在10.4‰~12.6‰,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很可能直接来自于深部郭家玲花岗岩和围岩玲珑花岗岩,并间接来自于胶东群变质岩或其他花岗-绿岩体等。(5)综合三山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金在成矿早期主要以氯的络合物形式运移,主成矿期主要以硫的络合物形式运移,区域内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导致成矿流体发生减压沸腾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时代信息,认为三山岛金矿属于非典型造山型金矿,其成因可能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