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从宏观领域逐渐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微观层面。其中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成了当前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受到了教育界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课题。教师教学艺术的成长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作为教师教学艺术一个重要的组成,教师的体态语言艺术仍然是一个较为沉静的角落,从社会学层面深入探讨教师体态语言所反映的教师的隐性角色更是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课题。同时,课堂生活原本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起来的一个世界,课堂空间所蕴藏着的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使课堂生活充满活力,从强调教师的教开始转向学生的学,又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特点,从探讨师生在课堂生活情境中体态语言形成的面具入手,关注课堂,关注课堂生活中师生的生存状态,这便是本研究的初衷所在。 面具原本是指古代的演员戴在头上,表明他所扮演角色的那种面具,面具的长期使用,代表了一个演员的性格,使他可以较为成功地扮演一个稳定的角色,后来成为心理学家荣格(Jung)的一个重要概念和一种重要的思想。在罗伯特·E·帕克的理论中,面具成为人的社会属性的一种代名词。他认为,人本身就是一种面具,面具是人更真实的自我,是人对自我的一种认识。体态语言是人的内心意识或潜意识的一种反应,人内心情绪或感情的变化,都会在体态上有所表现,但是随着年龄或阅历的增加,人的体态语言也越来越隐藏,再加上角色规范的训练和约束,人们常常可以使自己的体态语言特别是面部表情处于“严格受控”状态,从而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体态语言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面具功能。本研究即从辨析面具的概念入手,对师生在课堂生活情境中的体态语言面具的类型、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进而探讨了课堂生活中影响师生面具的主要因素。最后一部分从研究的角度,对整个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升了研究的价值。 本研究采用的是一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日渐兴起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它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由于研究者在质的研究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研究工具”,这个“工具”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表现方式在质的研究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一般来讲,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共情”能力是质的研究对研究者提出的一个重要标准,研究者要有敏感的心灵,能够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同时,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能真正地理解研究对象,才能赢得研究对象的信任和合作。 整个研究过程从2001年4月初经导师王枬教授的引荐第一次进入研究现场,一边上课一边开始初期研究。一直断断续续地延伸到2002年1月。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通过现场观察和记录,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追踪研究及实物分析法。另外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第一次尝试着运用了网上访谈的方法,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我的整个研究中,对师生面具的客观描述和解释是我的主要内容,进行好与坏的价值判断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通过我的研究,向读者再现小学课堂生活情境中的一些日常场景和揭示其中涵盖的一些意义,旨在通过我的研究达到一种对我国目前小学课堂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情境的理解,或许同样的文本在不同解读的过程会构建出不同意义,如果我的研究可能让每一位阅读这一文本的读者有所思索、有所领悟的话,那将是我最大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