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珐琅”一又称“佛郎”、“发蓝”。是覆盖于金属制品表面的一种玻璃质材料。早出现于东罗马帝国的佛区,故人们将此地的音译称呼这一工艺。珐琅器于12世纪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工艺技法在元后期传入我国。按我国的传统,根据制作方法大致可分掐丝珐琅、内填珐琅(即嵌胎珐琅)、画珐琅等;根据胎地种类,珐琅器一般可分金胎珐琅、铜胎珐琅、瓷胎珐琅、玻璃胎珐琅、紫砂胎珐琅等。涂饰在金属器物外表的称为“珐琅釉”。
珐琅器在中国清代时期,因为皇帝的特别喜爱而发展最为兴盛。尤其是在康雍乾三朝,珐琅不仅是紫禁城各大宫殿上重要的陈设器,也是内延于庆典餐宴中唯独皇帝才能御用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少数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珐琅彩全部在皇宫内烧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代表了中国古瓷的最高峰,被称为“彩瓷皇后”其艺术价值之高,在我国的工艺美术史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