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火力发电机组,水工质的高参数带来了高热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机组汽水系统腐蚀的风险。汽水循环过程中水工质参数对电站锅炉不同部位的抗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前人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计算电位-pH图和汽水腐蚀实验研究了电站金属材料在汽水循环不同阶段的腐蚀特性以及腐蚀产物在汽水系统中的迁移过程,并定性分析了各参数的影响趋势,这对电厂水化学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汽水系统高温水段的腐蚀迁徙过程主要表现为磁铁矿的生成、溶解和沉积过程,受磁铁矿的形成速率和溶解速率控制。磁铁矿的溶解表现为还原性溶解,溶解产物主要以Fe2+的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并在锅炉管蒸发段发生沉积。提高水工质的pH值或氧化还原电位能够有效抑制磁铁矿的溶解,进而有效地延缓汽水系统的腐蚀迁徙过程。磁铁矿的沉积可以分为可溶性含铁离子的沉积和磁铁矿颗粒的沉积。当温度升高、铁的溶解度降低时,可溶性铁离子沉积在管道壁面。水化学(如pH和ORP)对磁铁矿的溶解度也有影响。腐蚀反应界面主要由固-液界面和固-固界面两部分组成,随着温度的升高,各个组分的稳定区域不断发生变化。在200℃时,Fe2+能够水解生成可溶性的FeOH+,管道腐蚀过程发生改变。当水工质进入超临界时,汽水系统的腐蚀过程再次发生改变,反应界面由高温水环境下的固-液界面和固-固界面转变为以固-固界面占主导。合金在超临界水环境下的腐蚀产物处于E-pH图的磁铁矿稳定区,腐蚀过程受离子在氧化膜中的扩散过程和金属的腐蚀电位控制。对于降低超临界机组汽水腐蚀,可能存在最优含氧量,氧的存在促进了保护性氧化膜的形成,但过量的氧的长期存在会加速了氧化层孔洞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