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迅速增长,丰富的网络资源、电子资源和数据库资源构筑了高校图书馆全新的信息环境,用户需求也随之不断的变化,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势在必行,而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作为一种支持个人与团体学习研究,整合信息与服务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从2005年至今,信息共享空间在中国图情界已经由一个时髦的新概念发展成为普遍的思想。关于什么是信息共享空间,诸多解释不相同,但都一致认为这种“以读者为中心”,集空间、资源、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整合空间,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理念的创新。信息共享空间自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国家高校图书馆开始兴起以来,发展迅速,成为了国外大学图书馆最受欢迎的服务形式。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研究更为完善,在不断的发展中,多数高校均已设立了IC服务板块,实践模式也日渐成熟。相比较而言,国内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表的论文较多的是介绍国外建设IC的经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在总结国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建设IC的实际,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模型,从空间设计、资源配置、管理模式等各方面较为全面的构建了IC服务空间,并以山东理工大学为实例,根据所设计的模型,构想了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