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中期,中东政治形势动荡。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控制了叙利亚地区。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西方国家插足中东,试图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大马士革是叙利亚地区的一个古老城镇,西方国家都有领事驻扎在此。1840年2月5日,大马士革嘉布遣会修士托马斯和他的穆斯林仆人阿玛拉神秘失踪。托马斯神父是法国的保护民,因此,案件由叙利亚当局和法国领事共同审判。在寻找托马斯神父的过程中,有谣言传出:犹太人出于血祭礼仪而杀害了托马斯神父。谢里夫帕夏和法国领事拉蒂·门顿派出人员搜查犹太区,并逮捕了四名犹太嫌疑犯。在酷刑之下,一名犹太理发师供认了七位当地的犹太名流,随即,他们遭到了逮捕。大拉比召开集会,开始自救行动,并向君士坦丁堡的犹太社团求救。在第二轮的审讯之后,更多的犹太名流遭到逮捕,整个犹太社团处于岌岌可危之中。此为中世纪在西欧盛行的血祭诽谤,即污蔑犹太人出于宗教礼仪谋杀基督徒,用他们的血祭神。案发之初,大马士革西方各国外交人员与门顿持有相同的态度,认为犹太人杀害了神父和他的仆人。随着审讯的进展,外交人员出现了分歧,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法国为首,坚持认为血祭礼仪的存在;另一派以英国、奥地利为首,认为血祭诽谤是荒谬的,应当重新审判案件。除去大国因素的作用,现代报刊也扩大了这一案件的影响力,将它传递到世界各地,大马士革事件由一桩地方性事件演变成人尽皆知的国际性事件。世界各地的犹太社团在获知大马士革事件后,纷纷采取行动,以请愿、游说政府、捐助、派遣代表团等形式帮助大马士革犹太人。传统的犹太“一体观”再次得以体现。19世纪,西欧犹太人开始解放运动,逐渐同化入主流社会。然而,大马士革事件第一次将全世界的犹太人团结起来,同时也促进了西欧犹太人对解放运动的反思,复国主义思想得以萌芽。因此,大马士革事件在近代犹太史上具有转折意义。文章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意义、资料引用以及研究思路。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大马士革事件的由来,描述了案件的审讯过程。第二章分析西方国家的态度,首先向读者介绍中东地区的政治形势,此为大马士革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随后叙述外交人员的介入和分歧,并分析其缘由,之后,通过解读各国的报刊言论,了解公众对大马士革事件所持的态度,同时,报刊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国政府的立场。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正文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各国犹太社团的反应以及行动,体现出犹太“一体观”。其中,第三章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特别是会议文献,叙述了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埃及、英国、法国、美国的犹太社团以不同形式帮助受难的犹太同胞,大马士革事件将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命运联系在—起。第四章详细阐述犹太代表团的行动,从组建到出使埃及、君士坦丁堡等地到归来,大马士革事件最终得到了较为圆满地解决。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蒙特菲尔和克列米埃分别在君士坦丁堡和埃及做的慈善事业,这也是犹太人的一项传统。慈善事业是犹太民族延续至今的一大秘诀。结语部分阐释了大马士革事件对犹太人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的启示意义,重点突出其巩固并加强了犹太“一体观”。大马士革事件联合了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从此之后,无论哪一个犹太人社团受到羞辱,或是面临危险,都会在世界各地遭到反击。此外,文章向世人展示了犹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即为“团结”、“互助”。同时,也惊醒后人,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反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