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

来源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o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产业集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产生了浓厚兴趣,继而投注了极大的研究热情。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保罗·克鲁格曼教授,以表彰其在新经济地理和新贸易理论上的杰出贡献,这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对日渐成熟的产业集聚理论的极大肯定。尽管新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个经济学分支在产业集聚理论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但就研究现状而言,目前还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对产业集聚中分工思想的忽视,事实上,产业集聚本身就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二是研究的重点停留在单个产业集聚的形成上,而忽视了多个产业集聚间的互动和联系;三是在研究角度上缺乏对产业集聚二维性的重视,导致产业集聚理论缺乏微观实证的支撑。以上三个问题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因此必须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充实和发展产业经济理论。 本文在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和地区发展水平接近的前提下,提出了产业集聚间分工这一研究主题,通过描述产业集聚间分工产生的微观机制,明确了垂直解体和运输成本对形成产业集聚间分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产业集聚间分工对发展广域产业集聚的影响,解释了多个分散的产业集聚如何演化为在空间上范围上更大,在产业层次上更高的地区竞争优势的过程。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通过在空间和经济两个维度下对产业集聚的边界进行定义,将一个地级市的三位数产业作为基本的考察对象,以2001年-2006年的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用Eliison和Glaeser的产业集聚指数界定了产业集聚,并借用共同集聚指数测算了长三角在二位数产业组上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状况,确定了该地整体的产业集聚间分工态势,及其与产业集聚程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又估计了长三角地区与此同期的垂直解体程度和运输成本情况,检验了这两者对产业集聚间分工的作用。最后,本文计算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程度,用产业集聚间分工指数解释了该地区产业同构中的产业关联现象。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产业集聚间分工的产生是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我国的产业集聚正处于倒“U”型发展的上升阶段,专业化程度也随之加深,产业集聚本身的封闭性和排他性逐渐暴露出来,成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阻碍,因此在客观上产生了整合相对独立的产业集聚的要求。实证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和产业集聚间分工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产业集聚间分工的形成依赖于垂直解体的深入。在产业集聚地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中间产品的交易变得十分容易和便捷,共享的劳动力和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但随着垂直解体的深入和专业化的发展,厂商之间的关系变得比垂直一体化条件下更松散和脆弱。产业集聚区的狭小市场中,中间产品的专用性大幅度提高,通用性下降,最终将影响产业的进阶与发展。因此,需要利用产业集聚的地理集中特征来形成更为稳定和牢固的厂商之间的分工,促进专业化发展。就这样,分解出来的生产活动在空间上形成了以产业集聚为节点的产业集聚间分工,大量存在的中间产品交易沟通了原本封闭的产业集聚,促使各种生产要素,通过产品贸易在产业集聚间发生流动。本文通过计量分析了垂直解体与产业集聚的互动,证实了垂直解体是产业集聚间分工的条件之一,并进一步指出,两者之间的形成相互促进会导致累积循环效应,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3)产业集聚间分工的出现意味着:第一,在形成分工关系的产业集聚之间的运输成本必须比较低廉,因为过高的运输成本会切断产业集聚与外界的交流;第二,该广域产业集聚与外界其他地区的运输成本则不能过低,否则会引起产业集聚力的发散,导致产业集聚优势向外流失,直至形成一个比原先广域产业集聚更大的新的统一市场。因此,一个恰当水平上的运输水平是产业集聚间分工形成的重要条件。 (4)产业集聚间分工会导致广域产业集聚的形成,这一过程是地区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广域的产业集聚中往往隐藏着次区域中的产业同构问题,但通过实证发现,如果产业同构是以产业集聚间分工作为产业关联的,那么这种产业同构并不会引起地区竞争优势的丧失,反而会增进地区竞争优势。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间的分工通过三个步骤“锁定”地区竞争优势:首先,产业集聚内企业的跨区域发展使价值链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离散化,进而导致次级产业集聚间分工的形成,并产生了产业间的溢出效应;随着分工的深化和趋于稳定,地区专业化水平进一步获得提升;最后,在区域溢出效应的作用下,原有产业集聚被锁定在区域溢出效应明显的区域,形成广域的产业集聚。以上过程证明了产业集聚间分工是区域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上述过程的累积循环形成了该地区的竞争优势。 上述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垂直解体、运输成本、地区竞争优势和产业集聚间关系的认识,提出了产业集聚间分工这一全新的研究命题,因而使得本文具有了一定的探索意义,总的来说,对比过往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进展: (1)提出了产业集聚间分工这一经济学命题,阐述了其演进的路径,分析了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研究了其对地区竞争优势的影响,并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对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进行了拓展; (2)明晰了产业集聚间分工的微观机制,从空间和经济的二维视角,对产业集聚的微观形态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的存在性,根源性,和影响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3)从地区竞争优势的深层次来源剖析了产业集聚间分工对它的影响,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消除了对产业同构必然带来地区竞争力下降的误解,深化了对产业同构的认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当然,囿于研究者本身的学术素养,研究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此,论文最后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在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使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了我们生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计算机课程的设计可以说为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于1983年4月在日内瓦就心肌疾病(Cardiomyopathy)进行了专题讨论,并简要地概述了当前对心肌病的认识。一、概况 1957年曾把非冠状动脉病变引
早期肺心病患者系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但尚未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者。其确切概念目前尚有争议。在早期肺心病阶段如能给予积极的病因学和症状学的防治对病情的发展
在有典型的CML特点的患者中,发现Ph~1染色体就可对该患者做出诊断,这是比较清楚的。但问题是,如何把似乎类似于CML的某种骨髓细胞增生性疾病的患者和没有Ph~1染色体的患者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国家,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市场调节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价格是调节需求的重要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如仍通过增加资源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等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发展经济,那么在经济快速发展、市
2007年中国开始实行服务型政府改革,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告别传统的全面管理模式,开始逐步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职能将重点在于构建公共产品的基础性结构,并提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往昔工业革命时期繁荣的城市呈现出发展潜力不足甚至停滞、城市竞争力下降的趋势。如何保持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成为各国学者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