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分析2004年1月到2004年12月门诊154例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44.8%,其中大肠杆菌占36.4%:革兰阳性球菌占41.6%,其中葡萄球菌占17.5%,肠球菌占13.0%,链球菌占11.0%;棒状杆菌占5.8%;真菌占4.5%。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70.4%,其次为SMZ/TM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分析2004年1月到2004年12月门诊154例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44.8%,其中大肠杆菌占36.4%:革兰阳性球菌占41.6%,其中葡萄球菌占17.5%,肠球菌占13.0%,链球菌占11.0%;棒状杆菌占5.8%;真菌占4.5%。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70.4%,其次为SMZ/TMP(55.6%),环丙沙星(5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20%)明显低于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P<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介绍了节能镀膜玻璃概况、节能特性、原理、特别是低辐射膜的种类及常用的制备方法,并总结出SnO_2:Sb薄膜以其良好的导电性和优良的光学特点,方便的制备方法,能够成为经济型节能镀膜玻璃的主要膜层材料。 以无机金属盐SnCl_2·2H_2O和SbCl_3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乙酸为催化剂,在普通的钠钙硅玻璃上预先镀一层SiO_2薄膜,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Sb掺杂SnO_2薄膜。研究了热
富勒烯C_(60)分子具有不饱和杂化π键,具备产生强荧光的条件,这使得研究C_(60)的发光特性成为可能。然而,由于C_(60)高度I_h点群对称性所导致的电子态跃迁的禁戒效应,以及较强的单重态向三重态的系间转移效应,使得一般条件下C_(60)的荧光量子产率很低,尤其在室温有机溶剂中C_(60)的荧光更是极其微弱。但是,C_(60)作为一种新型的光敏材料,对其室温下发光机制和发光特性的研究是非常有
光子晶体是一种介电常数周期性变化排布的微结构材料,有关光子晶体的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物理、化学等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重大意义与当年半导体的发现不相伯仲。本论文主要探讨了三维光子晶体以及具有其结构的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制备及结构和性能分析,首先我们用胶体法合成亚微米尺寸的单分散SiO2微球,在重力场下自组装成具有三维有序FCC晶体结构的欧泊(opal)光子晶体,并对其进行光学性能的表征。同时结合溶
目的:本研究对牛心包瓣膜生物材料单纯戊二醛鞣制与阳离子油复合鞣制方法进行了对比,经体外稳态、动态、抗张强度和耐曲折强度等方面的测试,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材料鞣制方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对阳离子油复合鞣制方法处理的牛心包生物材料性能及牛心包生物瓣膜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材料和方法:将初步严格处理的牛心包经0.3%的戊二醛预鞣后,用1%阳离子油脂化,再进行0.1%三氧化二铬鞣制,最后用无菌甘油第二
本文讨论了放松管制对电信市场的影响问题,关注我国电信业的政府管制改革的历程,进行国际比较,分两个层次展开实证分析。一是利用图表以及产业组织分析中常见的赫芬达尔(HI)指数法说明放松管制后我国电信业的市场结构变化情况;二是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分析法检验放松管制对电信市场发展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电信业改革即放松管制后我国的电信市场结构明显改善,从垄断经营逐步过渡到初步规模的竞争格局,但细分业务市场仍
本论文以纳米碳纤维的制备与应用为背景,研究了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和工艺优化条件,对所得纳米碳纤维的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索了添加纳米碳纤维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影响。 实验中采用气相生长法制备纳米碳纤维,以苯为碳源、氢气为载气、二茂铁为催化剂、含硫化合物噻吩为生长促进剂,在1150℃-1180℃制备直径均匀、纯净的纳米碳纤维。 本实验制得的纳米碳纤维宏观上主要
本文采用热蒸发的方法制备出ZnS、 GeO2/ZnGeO3、 MgO和ZnO等准一维纳米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能谱(EDS)以及光致发光谱(PL)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形貌、成分、结构和物性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发展了一些制备准一维纳米材料新方法,分析了不同形貌纳米结构的形成原因和生长机制,并对其发光机
【研究背景】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据国内资料统计,HF 病例占同期心血管疾病住院病例的 20%,而其死亡率占40%。在儿科临床中,HF 是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也是儿科临床的重要死亡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对 HF 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 HF 发病机理及治疗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对慢性顽固性 HF 的治疗仍感棘手,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进行 HF 发病机理及治疗药物的深入研究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人和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它的存在直接影响消化道的健康状况。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优良双歧杆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热点。本课题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方法,共计五个实验,包括耐消化道逆环境双歧杆菌的筛选、生长特性和生长因子以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1)以来源于母乳婴儿粪便、未断奶仔猪粪便、市售双歧杆菌制剂和本实验室保存的双歧杆菌为出发菌株,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人和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它的存在直接影响消化道的健康状况。目前国外有关双歧杆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研究的报道寥寥无几,而国内则处于一片空白。基于此研究现状,立题于双歧杆菌EPS,旨于为进一步开发新型EPS提供方向,并为研究双歧杆菌生理功能的机理奠定基础。具体展开了下列研究工作: 1)从大量样品中分离筛选出